《白起》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又名公孫起,郿(今陜西眉縣)人。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為左庶長(商鞅變法,創二十等爵,左庶長為第十等),率軍敗韓軍于新城(在今河南洛陽市南)。在新城之戰中,他的軍事才華初步顯露出來。以功遷左更(第十二等爵)。
秦欲由中路進入中原,必須控制崤(崤山,在今洛寧縣西北)、函(函谷關,在今靈寶縣南)、伊(伊水)、洛(洛水)之地,以出虎牢(在今滎陽縣北)。十四年(公元前293年),穰侯魏冉(時為相)薦白起于秦王,率兵東出,攻擊韓、魏。白起以主力繞至韓、魏聯軍之后方,將韓、魏聯軍逼至伊闕(在今洛陽市南)之狹隘地區而殲滅之,殲敵二十四萬(殲敵如此之多,在此之前是少有的),俘其將公孫喜,攻占五城。以功遷國尉(秦統一六國后,改名太尉)。
伊闕之戰,韓、魏精銳盡失,國力大損,諸侯震恐。而秦聲勢大震,進入中原已成為不可阻擋之勢。
十五年(公元前292年),白起率兵再一次向韓、魏發起進攻,占領垣(今山西垣曲縣)。遷大良造(又稱大上造,十六等爵,為最高武官)。次年,拔宛(今河南南陽市,中原重鎮)。韓、魏被迫割地求和,魏割河東地四百里,韓割武遂(在今山西臨汾市西南)二百里。但秦并未以此為滿足,十八年(公元前289年),白起再次伐魏,奪取大小城市六十一座。
韓、魏在白起連續打擊之下,損失慘重,再無抵抗之能力。白起乃轉兵他向,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率軍進攻趙國,占領光狼城(在今高平縣西)。旋與趙講和,揮軍南下,大舉攻楚。
楚為南方第一大國,地方五千里,甲兵百萬,糧支十年。然內政混亂,奸佞當權(令尹子蘭主政),放逐賢良(屈原)。據此,一舉殲滅是不可能的,秦于是采取蠶食政策,決定首攻郢(楚國都,在今湖北江陵縣北)。郢,西有巫巴之險,北有桐柏之固,南控湘黔,東制吳越,據江漢咽喉之地。郢都一下,楚必東遷,險固盡失。
次年,白起率軍直指鄢城(在今宜城縣西南,楚之別都)。鄢城是郢之北大門,楚調集大量精兵,嚴加防守。秦軍力克之,旋乘勝前進。次年,拔郢,火燒夷陵(在今宜昌市東,楚陵在此)。楚被迫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縣),國勢大衰。秦以郢為南郡,封起為武安君。
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趙、魏攻韓,韓告急于秦。白起率軍倍道兼行,八日而至華陽(在今新鄭縣南),大敗魏軍,俘三將,斬首十三萬。繼又攻趙,沉其卒二萬于河。
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范睢為相,提出“遠交近攻”之戰略方針,秦王從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白起率軍攻韓,連克五城,斬首五萬。繼取南陽(今獲嘉縣),攻太行道。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攻占野王(今沁陽縣),將韓國攔腰切斷,自是上黨通韓之路絕。對此,韓王不知所為,趙國亦恐懼不安。及韓上黨郡守馮亭以上黨降于趙,秦王大怒,令左庶長王伐之。趙國老將廉頗據險筑壘,以逸待勞。秦軍屢攻不克,乃施以離間計,以重金收買趙國權臣,散布“廉頗怯戰”。趙王果中計,以“紙上談兵”著稱之趙括為將,取代廉頗。秦王聞訊,密令白起為上將軍、王龁為副將,令曰:“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之!”
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趙括至長平(在今山西高平縣西北)前線擊秦軍。白起巧設伏兵,佯敗而走。趙括乘“勝”追之,秦堅壁而守。繼而起以奇兵二萬五千絕趙軍之后,又以五千騎突入趙之中軍。趙軍一分為二,糧道亦絕。起又出輕兵擊之,趙軍戰不利,乃筑壁堅守以待救兵至。至九月,趙軍絕糧,致相互殺食,救兵又不至,屢派兵突圍,均未能成功。趙括乃自率精銳突圍,被射死。統帥一死,趙軍全線瓦解,四十萬兵皆降。起曰:“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盡坑之,趙人大震。
長平大戰后,白起欲借勝利之余威,兵分三路,企圖一舉消滅趙國,繼而消滅韓國。趙、韓震懼,即遣蘇代(縱橫家)以厚幣說范睢,曰:“趙亡則秦王王矣(王天下),武安君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狈额∷煺f于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鼻赝鯊闹?,遂罷兵。白起由是與范睢有隙。
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九月,秦王復發兵攻邯鄲,白起有病,使五大夫王陵領之,戰不利,亡五校。及白起病愈,秦王欲以起代陵。起曰:“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鼻赝跞悦巴?,起不行;使范睢請之,仍不肯行;繼稱病。秦王乃以王代陵,圍攻邯鄲,秦軍傷亡慘重。起曰:“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聞之,怒,強令白起起,起遂稱病重。范睢請之,仍不起。秦王大怒,免為士卒,遷之陰密(在今甘肅靈臺縣西),起不行。居三月,諸侯攻秦軍急,秦軍數卻,使者日至。秦王逐起。及起出咸陽西門,至杜郵(在今陜西咸陽市),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鼻赝跄耸故拐哔n起劍,令自殺。起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彼熳詺?公元前257年)。
白起善計謀,是一名戰將。司馬遷曰:“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钡且晃徊欢沃畬㈩I,坑趙降兵四十萬,就是一例。戰爭的目的,不是殺人,而制服敵人,故歷代懂政治之軍事家都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然白起反其道而行之。尤應指出的是,殘殺如此多之降卒,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后的。受到世人譴責之楚霸王項羽,也只坑秦降兵二十萬。白起坑降卒,后果十分嚴重。史謂:“天下見降秦之將頭顱似山,歸秦之眾骸積成丘,則后日之戰,死當死耳,何眾肯服,何城肯下乎?”“此為破趙之功小,傷秦之敗大,又何以稱奇哉!”“戰殺雖難,降殺雖易,然降殺之為害,禍大于劇戰也?!?
上一篇:《白起》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石勒》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