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談·武億
《武億》:武億(1745-1799),字虛谷,又字小石,自號半石山人,授經堂為藏書室名,河南偃師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進士,后授山東博山縣知縣。大學士和珅遣番役捕盜,橫行州縣。武億執而杖之,由此罷官。工考據,尤好金石。著有《群經義證》等?!肚迨犯濉酚袀?。
“良會不遠,晤面再道委悉” ——致孫星衍信札
孫星衍是乾隆五十二年殿試第二名榜眼,名垂海內外,在翰林院當編修兩年后還須經考試才能任用為官。考詩賦時他在所作的《厲志賦》 中引用 《史記》 中一古體字,主考官和珅不認識,竟指為錯字。孫星衍乃被降職使用。武億也很有才學,與孫星衍命運相同的是,他中進士后出任知縣才七個月,亦因得罪和珅而罷官。到嘉慶帝即位后,和珅受到嚴懲,孫星衍得到重用,而武億卻因被冤而抑郁早逝。
孫、武二人志同道合,交往甚厚。孫星衍曾為武億以拿手的玉箸體書寫過一副五言篆對: “為藝亦云亢,許身一何愚。”贈武億這副對聯的那一年,正是武億因得罪和珅而受劾罷官之時。孫星衍在篆聯上用工整的隸書小字作了跋語: “虛谷大兄以去年冬仲之官博山,屬書此聯,時匆匆不及應命。今年虛谷罷職來都,始踐前諾,時乾隆五十七年太歲在壬子十二月六日,雪晴后篆于琉璃廠問字堂中。是日與少白、春涯、皋云集飲,有瑞卿看題,艷亭抹硯并鈐印。南蘭陵弟孫星衍?!?/p>
武億致孫星衍的信札寫于乾隆六十年 (1795年)十月十一日。那時武億已免職多年,迫于生計,他在山東各地講學,后又在阮元幕編錄史志。信中他訴說自己的遭際和苦悶,說他“館事已謝去,定在來月初旬內動身抵兗州晉謁左右,藉承面命”。他在信中還講述他“今歲代阮學使編錄此方金石”,但“中間為謬人更張,冗舛龐雜,慮為他日笑柄”,不得已,“未及終局,遂各散去”。信的末尾還表示了他自己的企盼: “良會不遠,晤面再道委悉?!比欢粋€月后,他返回故里,就再也沒有離開偃師。四年后,和珅受到懲處,所有受和珅之害者,均已復官,朝廷乃召武億復職,但公文送達偃師時,武億已卒,并且直到臨終也未能與孫星衍見上一面。
武億一生懷才不遇,憂郁早逝。孫星衍對此深感悲痛。他撰寫《武億傳》,其言辭恭美,情真意切,對武億的人品、才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武億致孫星衍信札
上一篇:翰墨趣談·歐陽通
下一篇:扇面趣談·汪亞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