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銜
王以銜,字署冰,號勿庵,又號凰丹,浙江歸安(今浙江吳興)人。其家累世重文才,常雇工收字紙,焚化后投于太湖或海中,以求神明保佑其子孫能在科舉中取得功名。王以銜于乾隆三十年(1765)己酉科舉于鄉。乾隆六十年(1795),與其弟王以一同參加乙卯科會試,結果,王以
取得第一,以銜第二。同胞兄弟春榜聯名,引起了一些人的猜疑,主考官竇光鼐說: “論次當以文,不當以省。”遂力排眾議。但對竇氏懷有敵意者說以
試卷上有竇氏的筆跡,其中有循私舞弊之嫌。此事上達乾隆皇帝,乾隆說: “其文即佳,亦不應兄弟聯名,且原文次藝用典有錯誤處。”于是,王以
之名被置于榜末,并被罰停止對策四科。竇光鼎被降職使用。然而,到殿試拆封,王以銜仍為榜首。乾隆皇帝對各位主考大臣說: “是天也! ”遂欽定王以銜為乙卯科狀元。從此,誹謗之論乃息。王以銜中狀元后,先授翰林院修撰,曾充任順天鄉試分校官,再出典江西省試,又充任順天副考官,后任江蘇省學政。在此期間,他力主文章平正通達,一掃過去險怪蕪雜的文風。后由修撰擢升國子監副長官——司業,出任工部左侍郎,繼調禮部右侍郎。工部、禮部在六部中都屬清閑部門,才能難以得到發揮,王以銜卻處之泰然,一方面是由于他體胖而不能任勞苦,另一方面是因為他一向與世無爭。但他在處理部務方面絲毫不懈怠。由于工作認真而被薦入值南書房。嘉慶皇帝知其端謹,克盡師道,又令其改值上書房,教皇子讀書。王以銜每天卯時入值,酉時方歸,十分勤勉。道光皇帝即位后,因見其年事已高,體力不支,頗顯疲憊,令其專理部務。道光三年(1823)十二月的一天,王以銜天不亮就起身,乘轎上朝奏事,轎至東華門,按慣例應下轎步行,但他仍端坐如睡,家人屢請不應。其子景瀛、姪王涑時隨其后,視之,方知有異,急令轎夫抬回家中,已不能言,一個時辰后即溘然長逝,享年63歲。王以銜平生胸懷坦蕩,為人敦厚,與人相處誠懇認真,從無戲言。一生不言人過,也不對別人是非功過妄加評論。在他眼里,天下人皆為君子。所以,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內侍官役,都呼他為“長者”。王以銜能詩善文,皆有集,然未見流傳。又工書法,其字體熔歐陽詢、柳公權為一爐,為時人所重。
上一篇:王仁堪
下一篇:王會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