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沈曾植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號乙庵、巽齋、東軒,晚號寐叟,齋名井谷山房。浙江嘉興人。近代著名書法家、學者。光緒年進士。曾任總理衙門章京、安徽布政使等職。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學監督,改革舊貌,成績卓著。曾主張新政,提倡洋務; 也曾竭力擁戴清室,參與張勛復辟鬧劇。他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以 “碩學通儒” 蜚聲中外。沈曾植將漢隸與北碑筆法融入章草,使章草得以中興,開后世書法家寫章草的先河,對中國現代書法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著有《漢律輯補》《晉書刑法志補》《元朝秘史》《蒙古源流箋注》《島夷志略廣征》《海日樓札叢》等。
復明草法 奇峭生拙
沈曾植能在碑學盛行后振興章草實屬不易。歷代擅長章草者,漢有杜度、張芝,三國時有東吳皇象,晉有索靖,隋唐習之者不乏其人。宋代開始,章草式微; 再到后來,竟有“清代無草書”之說。因此,沈曾植的成就被譽為 “清三百年來第 一家”。沈曾植使“草法復明”,是創新意識的體現。
從沈曾植的書法扇面可以看出,他的字受歐陽詢和黃道周的影響較大,融入碑書筆法的章草韻味深厚。章士釗評沈曾植的書法為“奇峭博麗”;沙孟海稱其“如游龍舞鳳,奇趣橫生”; 曾熙則認為“工處在拙,妙處在生,勝人處在不穩”。奇峭生拙是他恰當處理碑與帖關系的結果。
《書法》扇面 沈曾植
上一篇:扇面趣談·沈心海
下一篇:閑章趣談·王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