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若弼》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字輔伯,河南洛陽人。弼少慷慨,有大志,驍勇善弓馬,博覽群書,有名望于當世。北周齊王宇文憲聞而敬之,引為記室。
父賀敦,北周金州總管,以勇武威猛而聞名,大司馬宇文護忌而害之。敦臨刑,呼弼謂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并用錐刺弼舌出血,誡以慎言。武帝時,上柱國烏丸軌言于武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嘗與賀若弼論之。”武帝呼弼問之。弼牢記父臨終遺言,又知太子不可動搖,恐禍及己,對曰:“太子德業日新,未睹其缺?!蔽涞勰?。弼既退,軌怒責其賣己。弼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所以不敢輕議也。”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即位,軌果被誅,而弼得免。
次年九月,從行軍元帥韋孝寬伐陳,攻拔數十城,弼計居多。拜壽州刺史,封襄邑縣公。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楊堅為大丞相,總攬朝政,眾心不服。六月,相州總管尉遲迥反于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從者若流。堅恐弼為變,急遣親信取而代之。
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堅代北周,是為隋文帝。文帝有滅陳之志,訪可勝任者。尚書左仆射高曰:“朝臣之內,文武才干,無若賀若弼者?!庇谑前轂閰侵菘偣?,委以平陳之事。弼欣然以為己任,獻取陳十策,文帝稱善,賜以寶刀。
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文帝分兵八路伐陳。弼為左翼,出廣陵(吳州治所,今江蘇揚州市),是渡江主力之一。弼為渡江密作準備,以老馬換船而匿之;又買破舊船五六十艘,置于明顯之處。陳人以為隋朝無船,陳君臣更加縱酒作樂。弼又令沿江防守人員,每于交代之際,必集廣陵,大列旗幟,營幕遍野;陳人以為隋兵大至,急發兵為備。既而隋兵復散,后以為常,故陳人不再設備。同時,又常使士兵沿江狩獵,人歡馬叫,以此松懈陳軍。
十二月,行軍元帥楊廣令弼與右翼軍(廬州總管韓擒虎)于次年正月初一夜,分別由廣陵與采石(在今安徽當涂縣西北)渡江,發起進攻。
是日,陳后主大宴群臣,群臣大醉,沿江守軍亦醉;又大霧四塞,弼乃提前發起進攻,以酒祭江,曰:“弼親承廟略(朝廷決策),遠振國威,伐罪吊民,除兇剪暴?!薄叭缡掠泄赃`,得葬江魚腹中,死且不恨?!彪S即率領八千士卒,從蘆葦叢中駛出戰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乘機渡過大江,而陳人不覺。六日,占領京口(今江蘇鎮江市)。
弼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一軍士于民間酤酒,立斬之。所俘六千人,皆釋之,給糧勞遣,付以敕書(告示),令分道宣諭,效果明顯,隋軍所至,陳軍披靡。弼分兵占領曲阿(其地在今武進、丹徒縣之間),以斷陳兵支援建康。七日,弼主力進據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繼而將輕騎登山,督諸部戰。但受到陳將魯廣達頑強抗擊,死者二百七十三人。弼縱煙火為掩護,陳兵不敢追,爭先持人頭回走,獻陳后主以求賞。弼見此,引兵復戰,陳軍大潰,不可止,死者五千余人,其將蕭摩訶亦被擒。弼乘勝攻至樂游苑(故址在今南京市東),擒魯廣達,夜燒北掖門進入建康。時擒虎已得陳后主陳叔寶,弼呼視之;叔寶惶懼,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恥其功在擒虎之后,與擒虎相罵,挺刃而出。旋令陳中書令蔡征為叔寶作降書,命乘騾車歸己,未能如愿,遂強留之,以兵衛守。
二十二日,楊廣以弼違令提前渡江,收捕將治罪。文帝止之,曰:“平定江表,弼與韓擒虎之力也?!辈⒄馘鲋辆K脑?,弼與擒虎爭功于文帝前(事見前篇)。文帝謂弼曰:“克定三吳,公之功也。”進爵宋國公,加上柱國,賜叔寶妹為妾。未幾,拜右領軍大將軍、右武候大將軍。
時弼位尊望重,兄弟皆為公、刺史。生活奢侈,家有珍玩不可勝計,婢妾數百;又驕傲自滿,自以功名過群臣,每以宰相自許。及楊素為右仆射,弼仍為將軍,意甚不平,常有怨言,由是免官,而弼怨氣愈甚,遂下獄。文帝謂之曰:“我以高、楊素為宰相,汝每昌言:‘此二人唯堪啖飯(吃飯)耳?!呛我庖?。”弼曰:“颎,臣之故人;素,臣舅子,臣并知其為人,誠有此語?!惫渥嗾執幰运佬?。弼謂文帝曰:“臣將八千兵渡江,擒陳叔寶,竊以此望活?!蔽牡墼唬骸按艘迅裢庵刭p!”弼曰:“今還格外望活?!蔽牡鄣突財等眨K惜其功,免死,貶為民。歲余,復其爵位,文帝仍忌之,不復任使,然待之仍厚。
十九年(公元599年)二月,文帝幸仁壽宮,宴王公,命弼為五言詩。弼本性不改,詞意憤怨,文帝寬容之。時有突厥入朝,文帝賜之射,一發即中。文帝曰:“非賀若弼無能當此。”于是命弼射之。一發即中,文帝大悅。
楊廣在東宮,曾問弼曰:“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優劣如何?”弼曰:“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擒虎是斗將,非領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廣曰:“然則大將誰也?”弼曰:“唯殿下所擇?!币庠谟诩?,不便明說。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廣即位,是為煬帝,弼被疏忌。大業三年(公元607年)七月,從煬帝北巡,至榆林,作可容數千人之大帳,接待突厥可汗。弼私議太侈,為人所奏,被誅。時年六十四。
弼,一代名將,是滅陳之主要功臣。他智勇兼備,尤善用謀。在伐陳戰中,他為麻痹敵人,常于長江北岸,大列旗幟,軍營遍野,似將渡江。而渡江時間選擇在正月初一,故陳人不覺,實為高明。尤為可貴的是,他軍令嚴明,秋毫不犯,受到南人的歡迎。但他居功驕傲,數爭功,且詆毀別人,頗失大將風度。史謂:“倜儻(卓異不凡)英略,賀若弼居多。”“然賀若弼功成名立,矜伐(居功自夸)不已,竟顛殞于非命?!薄叭裟罡概R終之言,必不及于斯禍矣?!?
上一篇:《賀拔岳》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賴文光》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