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沅》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畢沅》人物故事小傳
畢沅(公元1730—1797年)字纕蘅,一字秋帆,自號靈巖山人,清江南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進士。官至湖廣總督。為清代著名學者,所治兼及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也能詩文。有《靈巖山人文集》、《靈巖山人詩集》。又與他人同撰《續資治通鑒》。其他著述收入《經訓堂叢書》。
〔正 史〕
畢沅,字纕蘅,江南鎮洋人。乾隆十八年舉人,授內閣中書,充軍機處章京①。二十五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再遷庶子。三十一年,授甘肅鞏秦階道②,從總督明山出關勘屯田。調安肅道。擢陜西按察使。上東巡,覲行在,備言甘肅旱。諭治賑,并免逋賦四百萬。擢布政使,屢護巡撫。所征金川,遺沅督餉,軍無匱,授巡撫。河、洛、渭并漲,朝邑被水。治賑,全活甚眾。募民墾興平、盩厔、扶風、武功荒地,得田八十余頃。浚涇陽龍洞渠,溉民田。嘉峪關外鎮西、迪化士子赴鄉會試者,奏請給驛馬。置姬氏《五經》博士,奉祀文、武、成、唐四王及周公陵墓。修華獄廟暨漢、唐以來名跡,收碑碣儲學宮。屢署總督。四十一年,賜孔雀翎。四十四年,丁母憂,去官。四十五年,陜西巡撫缺員,諭:“沅在西安久,守制將一年,命往署理,非開在任守制例也?!?br>
四十六年,甘肅撒拉爾回③蘇四十三為亂,沅會西安將軍伍彌泰、提督馬彪發兵討之。事平論功,賜一品頂帶。甘肅冒賑④事發,御史錢灃劾沅瞻徇⑤,降三品頂戴。四十八年,復還原品,尋實授巡撫。四十九年,甘肅鹽茶廳回田五復亂,沅遣兵分道搜剿。上命大學士阿桂視師,沅治軍需及驛傳供億,屢得旨獎勵。
沅先后撫陜西十年,嘗奏:“足民之要,農田為上。關右大川,如涇、渭、壩、浐、灃、滈、潦、潏、河、洛、漆、沮、汧、汭諸水,流長源遠。若能就近疏引,筑堰開渠,以時蓄泄,自無水旱之虞。古來云中、北地、五原、上郡諸外畜牧,為天下饒,若酌籌閑款,市牛羊駝馬,為畀⑥民試牧,俟有孳生,交還官項,余則畀其人以為資本。耕作與畜牧相兼,實為邊上無窮之利。”議未行。
五十年,調河南巡撫。奏:“河北諸府患旱,各屬倉儲,蠲緩賑恤,所存無多,請留漕糧二十萬備賑。”既又請緩征民欠錢糧,并展賑⑦,上溫諭嘉之。命詣胎簪山求淮水真源,御制《淮源記》以賜。五十一年,賜黃馬褂。授湖廣總督。伊陽盜秦國棟戕官,上責沅捕治未得,命仍回巡撫。五十三年,復授湖廣總督。江決荊州,發帑百萬治工。沅奏:“江自松滋下至荊州萬城堤,折而東北流,南逼窖金,荊水至無所宣泄。請筑對岸楊林洲土壩、雞嘴石壩,逼溜南趨,刷洲沙無致壅遏?!庇终埿尴尻柪淆埖獭⒊5率瘏T堤、潛江仙人堤,鑿四川、湖北大江險灘,便云南銅運。
五十九年,陜西安康、四川大寧邪教并起,稱傳自湖北,沅赴襄陽、鄖陽按治,降授山東巡撫。上以明年歸政,令督撫察民欠錢糧豁免,奏蠲山東積逋四百八十七萬、常平社倉米谷五十萬四千余石。六十年,仍授湖廣總督。
湖南苗石三保等為亂,命赴荊州、常德督餉,以運輸周妥,賜孔雀翎。嘉慶元年,枝江民聶人杰等挾邪教為亂,破保康、來鳳、竹山,圍襄陽,沅自辰州至枝江捕治。當陽又陷,復移駐荊州,上命解沅總督。旋⑧克當陽,獲亂渠⑨張正謨等,復命沅為總督如故,予二等輕軍都尉世職。尋奏亂渠石三保、吳半生、吳八月等皆就獲,惟石柳鄧未獲;請撤各省兵,留二三萬分駐苗疆要隘。上諭曰:“撤兵朕所愿,但平隴未克,石柳鄧未獲,豈能遽議及此?”尋獲石柳鄧。上命沅馳赴湖南鎮撫。疏言:“樊城為漢南一都會,請建磚城,以工代賑?!倍?,請以提督移辰州,增設總兵駐花園汛。尋報疾作,手足不仁⑩,賜活絡丸。旋卒,贈太子太保。四年,追論沅教匪初起失察貽誤,濫用軍需帑項,奪世職,籍其家。
沅以文學起,愛才下士,職事修舉;然不長于治軍,又易為屬吏所蔽,功名遂不終。
《清史稿·畢沅傳》卷三三二
〔注 釋〕
①章京:軍機處的章京,被稱為小軍機,為堂官的重要助手,執掌文書事務。②道:清代在省與州、府之間設道,其主管官員一般稱為道臺。③回:回族人。④冒賑:冒領賑濟錢糧。⑤瞻徇:向上徇私。⑥畀(bi):給予,付與。⑦展賑:請求派員審察賑濟事宜。展,察看,省視。⑧旋:不久。⑨亂渠:叛亂首領。⑩手足不仁:手腳麻木。不仁,指手腳痿痹不能運用自如。
〔相關史料〕
畢秋帆督陜甘時,嘗登華山蒼龍嶺。嶺壁削直上,昔韓昌黎曾投書于此。畢舍乘輿攀援而上,尚不覺其險也。及至其巔,俯視無垠,意甚悚懼,不敢下,謂此生當死于此,大哭,作書別家中。同游者勸云:“勿視兩旁,即可從容而下?!碑吔K不敢。后諸人私議,勸畢飲極醉,以氈裹縋①而下。畢既還,乃慷慨謂幕僚曰:“老夫今日得生還矣。”乃籌款開廣其道,使稍可登。
孫靜安《棲霞閣野乘》
畢秋帆撫三秦,道經某剎,駐軒隨喜②。一老僧迎入,畢曰:“爾亦知誦經否?”僧答以曾誦,畢曰:“一部《法華經》得多少阿彌陀佛?”僧曰:“荒庵老衲,深愧鈍根③。大人天上文星,作福全陜,自有夙悟。不知一部《四書》,得多少子曰?”畢愕然深賞之,遂捐俸置田,為香火資,并鼎新其寺。
孫靜安《棲霞閣野乘》
〔注 釋〕
①縋(zhui):用繩子拴著人、物從高處往下送。②隨喜:佛家以行善布施可生歡喜心,隨人為善稱為隨喜。后來謂游覽佛寺亦曰隨喜。③鈍根:佛家語,謂遲鈍之感官。
上一篇:《柳宗元》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柳宗元》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毛奇齡》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毛奇齡》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