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戶縣·重陽宮》陜西名勝簡介
在戶縣祖庵鎮。重陽宮為祭祀金代道士、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而建,故名重陽宮。
王重陽,名嚞,字知明,一字德成,號重陽子,咸陽大魏村人,傳說在戶縣甘河鄉遇異人呂洞賓化身,遂通仙術,得修煉秘訣,于是棄妻離子,在終南山(今陜西關中南邊秦嶺中段之山名)修道,后往山東省文登市昆崳山以及寧海、萊州等地講道,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女)和邱處機7人為徒,7人后稱為“北七真”。王重陽制定出道士出家的規定制度,稱為全真派。后來邱處機正式建立全真教后,尊其師王重陽為教祖。著有《重陽全真集》、《教化集》、《立教十五論》等書。死后葬于劉蔣村成道宮,門徒馬丹陽在宮內修建一座廣廳,親書“祖庭”二字橫額,從此各方門徒皆稱此處為祖庵,地名也沿稱祖庵鎮。祖庵以后改為靈虛觀。
在元代,道教成為國教,邱處機成為國師,他請旨改靈虛觀為重陽宮,于是這里的重陽宮就成為當時中國道教72路的總集合點。當時,宮址東達東甘河,西止西甘河,南止終南山,北近渭河,范圍內有成道宮、重陽宮、玉皇宮、北極宮等建筑5 048間,道士多至10 000人,元朝皇帝派守護此宮殿道兵3500名。
而今的重陽宮,規模很小,前有5間山門,北有大殿,東有廂房,形成一座四合院式道宮,并保存了30多通漢文、蒙文所書寫的碑石,其中還有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青年和老年時所書寫的“小趙”和“大趙”碑石,此處碑石皆為書法藝術中的珍品。
1993年6月,臺灣三清慈善會捐資15萬元修建了王重陽紀念塔,塔為8面7級,玻璃磚塔,通高15米,有56個檐角,皆系風鈴,臨風作響,甚為悠揚。
重陽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銅川·重興寺塔》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寶雞·金臺觀》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