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
元王朝的創建者,著名政治軍事謀略家。成吉思汗的孫子,在蒙金戰爭中出生長大。幼年在母親影響下,較多地接受漢文化,以唐太宗為自己的楷模。在與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接觸中,促使他在政治上逐漸成熟。而他的南征經歷又增長了軍事才能和經驗。南征歸來,蒙哥已死,忽必烈以蒙漢各族地主階級總代表的身份與阿里不哥爭奪王位,經過爭斗,擊敗對手,即汗位。即位后首先消除內亂,平定李璮、毛璋等武裝叛亂。然后揮師南下,一舉滅宋。隨即附會漢法,進行體制改革。他采納劉秉忠等幕僚的建議,依據中原封建王朝的傳統,改造大蒙古政權。于1260年,頒布即位詔,稱皇帝,改國號為大元,完成了從大蒙古國到元朝的嬗變。接著又采取中原漢族封建王朝的組織形式定內外之官,但重要職位都由蒙古人擔任,以利于民族防范和階級統治。改革軍事制度,加強軍權的集中統一,以保證中央集權統治的加強。為與體制改革相適應,還對生產關系進行了調整,主要有:重農,注意保護社會生產力,整頓戶籍和賦役制度。這一系列改革使元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忽必烈的建國思想,從一開始就表現為革新與保守的矛盾統一,換言之,忽必烈具有矛盾性格,在不同時期,表現為不同的主導。在他統一全國前是以革新為主導,在統一全國后他的保守思想逐步增長。他晚年所做的三件大事是:嗜利斂財,窮兵黷武和鎮壓西北、東北諸王的叛亂。
上一篇:德國系統工程公司
下一篇:思維品格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