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娥》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趙娥》人物故事小傳
趙娥,東漢酒泉郡祿福縣(今甘肅灑泉縣)人。父親被同縣人所殺,兄弟都生病而死,趙娥于是立志孤身報仇。她經常拿著兵刃,躲著帷車中等候仇家,持之不懈達十余年,最終得以手刃仇家。殺死仇人后,趙娥赴縣衙自首,縣令尹嘉很欽佩她,愿意棄官和她一起逃亡。趙娥表示,父仇當報,國法當依,不肯同行。后遇大赦而獲釋。
〔正 史〕
酒泉①龐淯母者,趙氏之女也,字娥。父為同縣人所殺,而娥兄弟三人,時俱病物故,仇乃喜而自賀,以為莫己報②也。娥陰懷感憤,乃潛備刀兵,常帷車③以候仇家。十余年不能得。后遇于都亭,刺殺之。因詣縣自首。曰:“父仇已報,請就刑戮④。”祿福長⑤尹嘉義之,解印綬欲與俱亡。娥不肯去。曰:“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結罪理獄,君之常理⑥。何敢茍生,以枉公法!”后遇赦得免。州郡表其閭。太常⑦張奐嘉嘆,以束⑧帛禮之。
《后漢書·列女傳》卷八四
〔注 釋〕
①酒泉:郡名。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治所在祿福縣(即今甘肅酒泉縣)。②“時俱”句:物故:死亡。莫己報:即莫報己。莫,沒有準。報,報復。③帷車:四周圍有布的車子。此處用作狀語。④刑戮:亦作“刑僇”。受刑罰或被處死。⑤祿福長:祿福縣令。⑥“怨塞”句:怨塞:仇恨得到滿足。明:明確。分:名分。結:判決。理:處理。獄:官司。常理:平素的原則。⑦太常:官名。漢時為列卿之首,掌宗廟之禮儀,兼掌選試博士。歷代沿置,但為司祭祀禮樂之官。⑧束,量詞。
上一篇:《趙元楷妻崔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趙元楷妻崔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趙媛姜》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趙媛姜》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