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
國民黨愛國將領,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拔靼彩伦儭钡闹饕l動者。字漢卿,奉系軍閥張作霖的長子。早年受過良好的教育,通英文,好運動,1916年畢業于北京陸軍大學。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追隨其父參加了幾乎所有的軍閥混戰,“少帥”張學良,初顯身手,聞名于國。1922年整建東北軍陸軍的同時,建立了東北軍的海軍和空軍。為打敗直系軍閥,組成奉、皖、孫(中山)“三角聯盟”,發動第二次奉直戰爭,大敗吳佩孚和曹錕。1928年6月日本軍閥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張學良化裝返奉,為父發喪。7月就職東北三省保安總司令,在日本侵略者一再制造侵華事件,中國人民反日浪潮遍及全國的形勢下,國難家仇集于一身,反日思想更為熾熱。立即決定“東北易幟”,聯蔣擁蔣,實現“統一”。面對日軍的威脅與利誘,狗急跳墻,激出事端的壓力,以及東北老派人物的不滿,他強壓怒火,展開了有理、有節的斗爭,實行“緩行易幟”的謀略,又作出先令吉、黑兩省“易幟”、奉天暫緩的“擬議”。經半年的復雜斗爭,終于擺脫日本的干涉,于年末毅然宣布東北“易幟”。隨即果斷槍決欲取代張學良的親日頑固派楊宇霆、常蔭槐,鞏固自己的統治,防止日本的干涉和顛覆。他推行反日方針,支持“護路斗爭”,打擊“滿鐵”,進行“收復國權”等一系列反日活動;他倡導東北建設,民族工業、農業、文教事業發展較快。但他在東北主政三年,輕率地挑起“中東路事件”,并不顧東北的危機,為蔣介石拉攏,以海陸空副總司令身份,揮軍入關助蔣,實為不智之舉?!熬乓话恕笔伦兒笏麍绦惺Y介石“不抵抗”政策,背著“不抵抗將軍”罪名,忍辱負重。在組織熱河抗戰失敗后,下野出洋,以極大毅力戒毒。1933年末,應蔣之召回國出任“鄂豫皖三省剿匪副司令,”一級上將,“西北剿匪副司令”,到陜甘地區攻打紅軍,遭致慘敗。1936年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及人民抗日運動的影響下,與楊虎城逐步認識到剿共沒有前途,先后與紅軍達成事實上的停戰,并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遭蔣拒絕。蔣于12月4日親赴西安督戰,并調30萬大軍于臨潼,力迫張、楊繼續進攻紅軍。張學良在“哭諫”、“共諫”無效的情況下,與楊虎城于12日在臨潼華清池發動兵諫,扣留蔣介石及隨行軍政要員40余人。隨即發布八大主張,逼蔣共同抗日,同時電邀中共中央派代表團來共商抗日救國大計。中共中央委派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去西安參加談判。張楊接受周恩來等向各方面耐心宣傳的中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6點主張,并在此基礎上擬定和乎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同蔣介石、宋子文等進行談判,迫使蔣于24日接受6項條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成為由國內革命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25日,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以犧牲個人為代價,對加速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作出巨大貢獻。張學良到南京后即被蔣介石扣押,并導演“審張”、“赦張”、“管束張”的丑劇,并長期軟禁達五十余年。
上一篇:張儀出使六國
下一篇:張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