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生平簡介,梅林歷史評價,梅林怎么死的?
弗蘭茨·梅林(FranzMehring,1846—1919),德國著名的工人運動活動家,杰出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
梅林出生于波美拉尼亞的一個普魯士官僚家庭,他的童年受到普魯士傳統思想的強烈影響。1866—1870年,他離開家鄉到萊比錫和柏林的大學里學習古典哲學。大學生活開闊了他的視野。他參加了團結在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約翰·雅可比和格維多·魏斯周圍的小團體,并從1869到1875年在魏斯領導的《未來》半月刊和《天平》周刊從事記者工作。從此他擺脫了普魯士封建官僚的傳統,轉向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在這期間,他曾和雅可比、魏斯等人一起,抗議普魯士并吞阿爾薩斯—洛林。他還在《天平》周刊上發表一系列文章駁斥普魯士宮庭史學家特萊奇克對工人運動的攻擊,以致被誤認為是社會民主黨人。
從1877到1882年,梅林在政治上一度倒退,曾在《馬格德堡報》上著文反對共產主義學說,站到了工人運動的對立面。
1882年以后,梅林在反對俾斯麥政府的反動政策的斗爭中,日益確定地成為受迫害的工人運動的正直的辯護士。他在《威塞爾報》、《民主周刊》和《柏林人民報》上發表的文章中,一貫反對俾斯麥的反社會黨人非常法。在倫敦出版的、同恩格斯有密切聯系的《社會民主黨人報》在1889年3月21日稱贊梅林領導的《柏林人民報》是“威武不屈的報紙,它說出了幾十年來在德國沒有一家資產階級報紙敢說的反對俾斯麥反動派的話”。與此同時,他深入研究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他在《政治周刊》上的文章稱馬克思為“西歐革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在《威塞爾報》撰文希望馬克思能夠完成他的《資本論》,并承認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1891年,梅林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并擔任德國社會民主黨黨刊《新時代》的政論作者。這樣,他最終地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從這時起到1919年逝世時止的29年的艱難歲月里,他忠心耿耿地為德國無產階級和各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奮斗不息。
梅林既是杰出的革命家,又是優秀的政論家,在他身上實際工作和理論、宣傳工作是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他在《新時代》等報刊上發表的政論文章揭露德意志帝國的反動政策,它的虛假的立憲主義和專制制度的獨裁統治,容克官僚機構和司法組織的專斷妄為,以及軍國主義的貪婪欲望;指出德意志帝國的反動政策的階級基礎是容克貴族和大資產階級的同盟,鞭撻大資產階級及其政黨在實施這種反動政策中所起的可恥作用;熱情地支持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革命策略,反對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從1902到1907年,他擔任《萊比錫人民報》的主編,在黨內的大辯論中他贊成政治性的群眾罷工,斥責議會迷。他同羅莎·盧森堡和尤利安·馬爾赫列夫斯基一道,把《萊比錫人民報》辦成了德國最好的工人報紙,成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內反對修正主義的斗爭的靈魂。
由于梅林反對帝國主義和機會主義的堅定立場,他遭到了機會主義者的攻擊。1903年機會主義者在德累斯頓黨代會上竟然利用梅林入黨前的錯誤對梅林進行誹謗性的人身攻擊。1913年梅林被考茨基等人排擠出《新時代》,被迫停止了給《新時代》的寫作。但是,梅林不怕壓力,不畏強暴,他以堅定和光明磊落的態度對付這種攻擊。早在1893年7月28日,他在給威廉·李卜克內西的信中說過:“我在前半世對黨所犯的錯誤,此后我向黨作出10倍的補償。”從1891到1903年,他創作了《萊辛傳奇》、《德國社會民主黨史》等重要著作和大量的戰斗性的政論。因此對于機會主義者1903年在德累斯頓黨代會上的人身攻擊,他的回答是:“豺狼們可以吃掉我這個人,但是它們在我的著作上將折斷牙。這些著作留在德國工人運動史上。在那里,仇恨、偏見、誹謗是起不了作用的。”1913年,他同盧森堡、馬爾赫列夫斯基創辦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第一個獨立的刊物《社會民主通訊》,這是對考茨基等人把梅林排擠出《新時代》的做法的有力回擊。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梅林站在反對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侵略戰爭和社會沙文主義者的背叛政策的前列。1914年9月他在《前進報》上撰文反對批準戰爭撥款。1915年他同盧森堡共同創辦了《國際》雜志,他在《國際》上譴責艾伯特、謝德曼和諾斯克以及考茨基、伯恩施坦和庫諾夫的背叛。1916年他參與創立了斯巴達克派,他也是《斯巴達克書信》的作者之一。由于他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革命活動,從1916年8月到12月,他遭到反動派的監禁。1917年3月他當選為普魯士邦議會議員。他利用這個議會的講壇發表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演說,這是除卡·李卜克內西的演說之外,社會主義者在戰爭期間,在一個德意志的議會中所作的又一個勇敢的演說。同年4月,他在《斗爭》雜志上撰文揭露考茨基和庫諾夫之流的理論家:“他們30年來或40年來背熟了馬克思著作中的每一個逗點,……到了他們可以和應當象馬克思那樣行動的歷史時刻,卻只知道象尖聲鳴叫的風信鴿那樣旋轉。”1918年12月,在他逝世前的幾個星期,盡管身患重病,他仍然參加了建立德國共產黨的準備工作,他是德國共產黨的創建人之一和中央領導人員。梅林這個時期的革命活動達到了他的生平事業的頂點。
梅林忠于無產階級國際主義,他反對德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支持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包括德國在內)武裝侵略中國,鎮壓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德帝國主義者竟然把這種強盜戰爭稱作“教化和人道的戰爭”。梅林在《新時代》上撰文揭露說:“歐洲列強襲擊中國不是為了文化或文明或諸如此類的美好事情,而只是為了在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瓜分后者這個地球上最大的銷售市場。”他要求德國工人階級拒絕這種侵略政策。
梅林支持俄國人民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俄國1905年革命爆發時,他主持下的《萊比錫人民報》表達了德國工人對俄國這場革命的同情,并且要求德國工人階級在必要時用一切手段來反對可能發生的德帝國主義對俄國革命的武裝干涉。梅林是認識到俄國十月革命的劃時代意義的第一批德國人中的一個。他在《萊比錫人民報》和斯圖加特的《社會民主黨人》周刊上發表一系列文章,贊揚十月革命和布爾什維克黨。1918年6月13日,他根據斯巴達克派的許多同志的愿望,在蘇維埃俄國的《真理報》上發表了致布爾什維克的《公開信》,聲明同年輕的蘇維埃政權和它的先鋒隊團結一致。
梅林作為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家,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許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在哲學方面,梅林捍衛了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基礎,反對新康德主義的修正主義。這種修正主義的口號是“回到康德去!”,企圖以改善和補充馬克思主義為名,來歪曲馬克思主義。梅林也尖銳地批駁反動的非理性主義的哲學思潮,首先是尼采的弱肉強食的思想,并且指出了尼采的哲學同帝國主義的關系。他在《論歷史唯物主義》一書中為通俗化講述歷史唯物主義作出了貢獻。這篇著作闡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歷史觀的基本思想,即:社會意識依賴于社會存在;歷史發展和階級斗爭的規律扎根于社會生產之中,而階級斗爭是一切分裂為階級的社會形態、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動力;無產階級的歷史作用和任務是舊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掘墓人和新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者;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和工人階級奪取政權是他們的社會解放的唯一道路;國家、法律和一切社會的、政治的、哲學的、宗教的和藝術的意識形態的階級性。他還深刻地批駁了特萊奇克的“偉人創造歷史”的英雄史觀,論述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
在文學評論方面,梅林在《萊辛傳奇》以及席勒和海涅傳記中,敘述和分析了德國的古典文學,從根本上區別了德國十八世紀古典文學同弗里德里希大帝的所謂“開明專制”,指出十八世紀的古典文學是資產階級的解放斗爭的反映,而“開明專制”本質上仍然是封建容克的專制統治,從而打碎了關于弗里德里希大帝是德國十八世紀古典文學的“助產士”的神話。他的文藝思想的根本點是:文學藝術是意識形態上層建筑的重要領域,是有階級性的。對于文學作品及其作者,只有從他們時代的社會經濟條件和階級斗爭中才能得到理解和說明。他揭露所謂“純藝術”的幻想,證明一切文學藝術都是以某種方式帶有傾向性。他反對種種資產階級的文學流派,而主要分析和批判了當時影響很大的自然主義,指出它是企圖挽救資本主義社會的反映,它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但不是為了消滅這個社會,而是為了保存這個社會。由于它面對種種社會問題而無能為力,因而只能奴隸般地模仿自然。他在同自然主義流派的論爭中,為文學藝術的真實性,為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真實而深刻地描繪時代的重大題材特別是無產階級的解放運動,進行了不倦的斗爭。他認為:藝術家只有生活在人民之中,為人民而思索和創作,才可能創造出偉大的作品。
特別是在史學方面,梅林創作了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他創造性地應用唯物史觀,論述了普魯士的歷史,第一個把德國工人運動的發展作為全面研究的對象。他是德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開拓者之一。
梅林的《萊辛傳奇》不僅是全面和深刻地評論德國一位偉大作家的文學作品,而且是從各個方面論述普魯士的一部有價值的歷史讀物。恩格斯稱贊它是恰當地應用唯物史觀的“出色的作品”①。他的《耶拿和提爾西特》、《從提爾西特到泰洛根》、《從卡利斯到卡爾斯巴德》等作品可以看作是《萊辛傳奇》的續篇。梅林在這些著作中揭示了普魯士國家的本質是以封建農奴制為基礎的容克地主的統治工具,證明了“在一打霍亨索倫選侯中,沒有一個是照顧農民而反對容克的,幾乎沒有一個不是比他的前任使農民更深地屈服于容克的桎梏之下”,從而拆穿了所謂普魯士霍亨索倫家族會限制容克權力和保護農民不受容克粗暴蹂躪的謊言。這些著作駁斥了所謂弗里德里希大帝發動七年戰爭是為了保護萊茵河左岸不落入法國人手中的“愛國主義”的謊言和這場戰爭喚醒了德國人民的“民族意識”的神話,指出歷史事實是:“弗里德里希在7年戰爭中寧可把他占有的萊茵地區交給法國人,把他占有的東普魯士地區轉交給俄國人,如果他由此而得到薩克森的話。”并且證明這是一場為了純粹王朝利益而由雇傭兵進行的戰爭,它在德國人民中絲毫沒有激起熱情,相反喚起了厭惡的感情。梅林還指明了普魯士國家的基本政策是奪取德意志的霸權,把普魯士容克階級的統治擴大到整個德意志,為此它不斷地背叛德意志民族的利益,從而批駁了所謂普魯士是“德意志統一的自古以來的先驅”的謊言。梅林的這些著作打碎了根深蒂固的關于普魯士歷史的神話,為德國工人階級提供了一個反對霍亨索倫王朝和封建容克的有力武器。
梅林創作了一系列關于德國工人運動史的內容豐富和設計完整的著作和文章:四卷本《德國社會民主黨史》、傳記《卡爾·馬克思》、馬克思和恩格斯遺著的引言和注釋以及發表在《新時代》上的有關研究馬克思和工人運動的許多重要論文。梅林在他的著作中號召德國工人階級發揚革命傳統,積極投身現實的革命斗爭。
梅林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史》和《卡爾·馬克思》傳中敘述了德國工人階級的生活和斗爭,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活動和革命實踐,馬克思主義工人政黨的誕生和發展。他寫德國社會民主黨史,不僅把工人政黨同工人階級的發展和斗爭結合起來,而且顧及到德國經濟和政治發展的根本特點,因此這部書展現了德國工人運動史的生動而真實的圖景。列寧稱它是論述德國工人運動史的“基本著作”①。他的《卡爾·馬克思》傳生動地再現了馬克思在1848年革命和第一國際中的巨大斗爭和活動。這部傳記盡管在敘述拉薩爾和巴枯寧以及他們同馬克思的關系方面有缺點和錯誤,但是正如克拉拉·蔡特金所贊美的,這部傳記是“對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的令人感激和深深尊敬的永恒紀念碑”。它對于教育社會主義的年輕一代是不可缺少的。
梅林為馬克思、恩格斯遺著寫的引言和注釋,包含著許多十分有價值的有關德國工人運動史、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形成史的資料。他在《新時代》和《實話》周刊上發表的有關工人運動的文章,使德國無產階級加深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開辟道路的作用,并激發他們對英雄的三月革命斗爭的自豪感。
此外,梅林的《中世紀以來的德國史》是用唯物史觀為指導來編寫的、在德國工人運動中廣為傳布的歷史書。
梅林在研究德國工人運動史上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在這個領域里他也犯了一系列錯誤,其中最嚴重的是錯誤地評價拉薩爾和拉薩爾在全德工人聯合會的歷史作用。他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史》等著作中把機會主義者拉薩爾說成是僅次于馬克思、恩格斯的德國工人運動理論家,是“堅決的共產主義者”,往往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評面前為拉薩爾的錯誤進行辯護。他還低估了愛森納赫派在德國工人運動中的作用,肯定了拉薩爾在全德工人聯合會的原則和策略,從而掩蓋了馬克思、恩格斯同拉薩爾之間、愛森納赫派和拉薩爾派之間的根本分歧。這樣,他對德國工人運動史的一個時期做了不正確的敘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復活了關于拉薩爾的神話。
梅林的這些錯誤同他的不朽功績相比,是次要的。不論考茨基在梅林生前誣蔑他“敵視馬克思”,還是格·盧卡西在梅林死后誹謗他是“拉薩爾分子”,都是抓住一點、無限夸大的惡劣手法。列寧指出:“梅林不僅是一個愿意當馬克思主義者的人,而且是一個善于當馬克思主義者的人。”①列寧的評價是十分恰當的。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859.html
上一篇:木戶孝允生平簡介,木戶孝允歷史評價,木戶孝允怎么死的?
下一篇:梅特涅生平簡介,梅特涅歷史評價,梅特涅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