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寶貴》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左寶貴》人物故事小傳
左寶貴(公元1837—1894年),字冠廷,回族,山東費(fèi)縣人,清末著名軍事將領(lǐng)。自幼習(xí)武練兵,攻讀韜略。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投奔清軍江南大營,參與鎮(zhèn)壓太平軍。十年,以功升千總,隸屬江南督標(biāo)。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安徽蒙城被太平軍包圍,左寶貴奉命馳援,俘獲苗沛霖,以功升游擊。四年,隨僧格林沁鎮(zhèn)壓捻軍,管帶忠勇營。六年,管帶河間練軍。七年,補(bǔ)任天津鎮(zhèn)標(biāo)游擊。是年八月,捻軍最后失敗,左寶貴因功升參將,賞加副將銜。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隨盛京將軍崇實巡視奉天、吉林、平息當(dāng)?shù)孛癖娖鹗拢瑫x記名提督。十五年,授高州鎮(zhèn)總兵,仍留奉天。十七年,平定朝陽(今屬遼寧)金丹教起義。二十年,日本侵朝,左寶貴奉命率八營奉軍赴援平壤。同年九月,日本大軍包圍平壤,主帥葉志超謀劃棄城逃跑,遭到左寶貴竭力反對。左寶貴一面派人監(jiān)視葉志超,一面登玄武門指揮作戰(zhàn),不幸中炮陣亡,平壤失守。贈太子太保,謚“忠壯”。
〔正 史〕
左寶貴,字冠廷,山東費(fèi)人。咸豐①初,隸江南軍。嘗令當(dāng)前敵,陣既接,旗兵中炮,殪,寶貴持其幟沖鋒入,大捷,由是知名。獲苗沛霖,克金陵,頻有功。后以游擊從僧格林沁討捻,積勛至副將。光緒②初,尚書崇實巡視奉天、吉林,奏自隨。既至,斬高希珍于土門,誅宋三好于石砬子。邊外東北廟溝金宮四構(gòu)黨圖大舉,復(fù)捕治之,余燼悉平,賜號鏗色巴圖魯,晉記名提督。授高州鎮(zhèn)總兵,仍留奉天。平朝陽教匪,賞黃馬褂、雙眼花翎,駐沈陽。
二十年③,朝鮮亂起,日本進(jìn)兵,朝議既決戰(zhàn),衛(wèi)汝貴④、馬玉昆、豐紳阿各率所部往御之,寶貴自奉天來會,是為四大軍。慮海道梗,乃繞道自遼東行,渡鴨綠江入平壤。是時葉志超虛飾戰(zhàn)勝狀,電李鴻章入告。遂拜總統(tǒng)諸軍命。于是汝貴、玉昆軍南門外大同江,志超部將江自康軍北門外小山,寶貴任城守。未止舍,日軍猝至,寶貴與豐紳阿擊卻之。敵退龍岡,分道來攻。又?jǐn)≈V境司廴姙閶氤怯嫛?/p>
時寶貴扼玄武門,日軍大隊至。志超將潰圍北歸,寶貴不從,以兵守志超勿令逸。寶貴狃於捕馬賊之功,頗輕敵。日軍輿炮散置山巔,諜者以告,若弗聞。登城指麾,中炮踣,猶能言,及城下,始?xì)尅F洳繉⒇?fù)尸開城走,遇日軍,又棄之,于是諸軍皆潰。事聞,贈太子少保,謚忠壯,予騎都尉兼一云騎尉世職,子國楫襲。
弟寶賢、寶清先后于直隸、奉天剿匪陣亡。
《清史稿》四六○
〔注 釋〕
①咸豐: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的年號,公元1851—1861年使用。②光緒: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的年號,公元1875—1908年使用。③二十年:既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④衛(wèi)汝貴:字達(dá)三,安徽合肥人。清朝將領(lǐng)。
上一篇:《崔瑗》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崔瑗》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庾信》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庾信》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