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署建筑
衙署是封建統治者的權力象征。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歷史頻繁更迭中,河南歷代衙署建筑大多灰飛煙滅,目前保留的衙署建筑僅有少量府、州、縣衙署,另有協鎮都督府、厘金局舊址各一處。
府級衙署以南陽府衙為代表,它也是全國現存唯一的府署建筑。南陽府衙建于元代,明清多有修葺。府衙的布局與九宮格比例相仿,軸線分左、中、右三路,前后布局分為三等份,分別為前導區、三堂區和后花園區。府衙內道路四通八達,各建筑檐下均設廊門相通,既解決了北亞熱帶區域多雨氣候所帶來的不便,又便于傳遞公文,顯系經過精心規劃。府衙建筑殘留的彩畫是研究中國衙署彩畫制度的珍貴資料。該衙署自元代到20世紀60年代,一直作為政府辦公場所。內鄉縣衙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的古代縣級衙門,其總體布局與《明史》《清會典》所載規制相符,是研究古代縣衙制度的寶貴實物資料。這兩處古代衙署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即二者均位于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上,其建筑融合了中國北方的抬梁式和南方的穿斗式兩大結構體系特色,誠為可貴。密縣縣衙的監獄是我國使用時間最長的縣級監獄,對研究古代的獄制具有重要價值。許昌府衙、葉縣縣衙均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淅川荊紫關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水陸碼頭和經濟重鎮,明清政府于此設協鎮都督府,凸顯了此地的重要戰略地位。社旗縣賒店鎮在明清時期是中國南北九省商品經濟往來的重要樞紐之一,南陽、唐河、方城、泌陽四縣的厘金(稅金)總局設于該鎮,謂之“南裕公司”(知署厘金局的官員更為三品道臺銜,足見其地位之重要),現為國內罕見的古代稅收機構遺存,這也說明了昔日南陽商品經濟的發達。
上一篇:民居建筑
下一篇:古代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