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朱彝尊》人物故事小傳
朱彝尊(公元1629—1709年)字錫鬯,號竹垞,清秀水(今浙江嘉興)人。舉康熙時博學(xué)鴻詞,授檢討,與修《明史》。博通經(jīng)史,能詩詞古文。詩與王士禎齊名,時稱“南朱北王”。于詞推崇南宋姜夔,講究清空典雅,為浙西詞派的創(chuàng)始者。編有《詞綜》、《明詩綜》。又有《經(jīng)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等。
〔正 史〕
朱彝尊,字錫鬯,秀水人,明大學(xué)士國祚曾孫。生有異秉,書經(jīng)目不遺。家貧客游,南逾嶺,北出云朔,東泛滄海,登之罘,經(jīng)甌越。所至叢祠荒冢、破爐殘碣之文,莫不搜剔考證,與史傳參較同異。歸里,約李良年、周筼、繆泳輩為詩課,文名益噪。
康熙十八年,試鴻博,除檢討。時富平李因篤、吳江潘耒、無錫嚴(yán)繩孫及彝尊皆以布衣入選,同修《明史》。建議訪遺書,寬期限,毋效《元史》之迫時日。辨方孝孺之友宋仲珩、王孟氳、鄭叔度、林公輔諸人咸不及于難,則知《從亡》、《致身錄》謂誅九族,并戮其弟子朋友為一族不足據(jù)。所謂九族者,本宗一族也。又言東林不皆君子,異乎東林者,亦不皆小人。作史者未可存門戶之見,以同異分邪正。二十年,充日講起居注官,典試江南,稱得士。入值南書房,賜紫禁城騎馬。數(shù)與內(nèi)廷宴,被文綺、時果之賚,皆紀(jì)以詩。旋①坐私挾小胥入內(nèi)寫書被劾,降一級,后復(fù)原官。三十一年,假歸,圣祖南巡,迎駕無錫,御書“研經(jīng)博物”額賜之。
當(dāng)時王士禎工詩,汪琬工文,毛奇齡工考據(jù),獨(dú)彝尊兼有眾長。著《經(jīng)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又嘗選《明詩綜》,或因人錄詩,或因詩存人,銓次為最當(dāng)。卒,年八十一。子昆田,亦工詩文,早卒。孫稻孫,舉乾隆丙辰鴻博,能世其家。
《清史稿·朱彝尊傳》卷四八四
〔注 釋〕
①旋:旋即,不久。
〔相關(guān)史料〕
朱錫鬯在代州,與妓小字白狗者狎。一日晚往訪之不值①,戲投一詞云:“疏籬日影才鋪地,卻早被、金鈴喚起。朝云一片出巫山②,盼不到、黃牛峽里。仙源乍入重門閉,任閑殺、桃花春水。劉郎自去阮郎歸,算只有、相如伴你。”蓋《步蟾宮》調(diào)也。錫鬯天才踔厲,詩文膾炙海內(nèi),填詞與柳七、黃九爭勝。葉元禮嘗作駢體文序之,綴以絕句云:“鴛鴦湖口推朱十,代北汶西詞客哀。弄墨偶然工小令,人間腸斷賀方回。”
徐釚《詞苑叢談》卷九
竹垞先生過晉水祠觀唐太宗碑,偶集杜子美“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之句。上谷陳祺公、富平李孔德見而擊賞,因寓書定交。
顧嗣立《寒廳詩話》
或問于余曰:“阮翁其大家乎?”曰:“然。”“孰匹之?”余曰:“其朱竹垞乎!王才美于朱,而學(xué)足以濟(jì)之。朱學(xué)博于王,而才足以舉之。是真敵國矣。他人高自位置,強(qiáng)顏耳。”曰:“然則兩先生殆無可議乎?”余曰:“朱貪多,王愛好。”
趙執(zhí)信《談龍錄》
典試江南,聞錢遵王著《讀書敏求記》,考圖書原委甚詳,請借多方弗得,乃置酒招錢及諸名士高會,泥飲達(dá)旦。私賄錢侍史取書,書手?jǐn)?shù)十人,分卷鈔寫,一夕而畢。直史館,私以書手自隨,寫四方進(jìn)呈秘書,為忮者③所劾,坐漏泄降官。因名其櫝④曰:“奪儂七品官,寫我萬卷書。或默或語,孰智孰愚?”
朱克敬 瞑庵所著《儒林瑣記》
〔注 釋〕
①值:相遇。②巫山:《文選》戰(zhàn)國楚宋玉《高唐賦》記楚襄王游云夢臺館,望高唐宮觀,言先王夢與巫山神女相會。神女辭別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稱男女幽會為巫山、云雨、高唐、陽臺。③忮者:忌恨的人。④櫝:木柜,木匣。
上一篇:《朱常洵、朱由崧》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朱常洵、朱由崧》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李士謙》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士謙》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