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劉永?!啡宋锕适滦?/p>
劉永福(公元1837—1917年),原名建業,又名義,字淵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后隨父移居廣西上思,清末反擊法日侵略的愛國軍事將領。出身農家,幼時曾做傭工。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參加廣西天地會起義。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率部至廣西武德,與吳亞忠起義軍合并,以七星黑旗為軍旗,號黑旗軍。六年,為避清軍追擊,率部出關駐保勝(今越南老街)。十二年,法軍攻占河內,謀占全越。劉永福應邀赴援,大敗法軍。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法軍再侵河內,劉永福再次率黑旗軍出援,大獲全勝,以功獲清廷10萬金犒軍,被越王封為三宣正提督、一等義良男爵。十年,中法戰爭爆發,黑旗軍得到清廷的公開支持,命其佐清軍鎮守山西(今越南境),任記名提督,正式成為清朝官員。劉永福會同清軍數創法軍,勝利在即,清廷卻與法國簽訂不平等的《中法天津條約》,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劉永福被授為南澳鎮總兵。二十年,中日戰爭爆發,奉命至臺灣協辦軍務?!恶R關條約》簽訂后,被臺灣軍民推為總統,抗拒日本進占臺灣。終因寡不敵眾,又無外援,返回廈門。宣統三年,廣東光復,任廣東省民團總長,不久告老還鄉,民國五年(公元1917年)卒于家。
〔正 史〕
劉永福,字淵亭,廣西上思人,本名義。幼無賴,率三百人出關,粵人何均昌據保勝,即取而代之。所部皆黑旗,號黑旗軍。
同治①末,法人陷河內,法將安鄴構越匪黃崇英謀占全越,擁眾數萬,號黃旗。越王諭永福來歸,永福遂繞馳河內,與法人抗,設伏以誘斬安鄴,覆其全軍。法人大舉入寇,永福軍頻挫。越人懼,乃行成,而授永福為三宣副提督,轄宣光、興化、山西三省,設局保勝,權厘稅助餉。有黃佐炎者,越附馬,以大學士督師。永福數著戰功,匿不聞,永福銜之。越難深,國王責令佐炎發兵,六調永福不至,然越王始終思用之。
光緒七年②,法人籍詞前約互市紅河,脅越王逐永福。越王佯調解,而陰令勿徙。法大怒,逾歲,入據河內。永福憤,請戰,出駐山西,逕涼山,謁提督黃桂蘭,乞援助。會唐景崧至,面陳三策,永福曰:“微力不足當上策,中策勉為之!”朝旨賞十萬金犒軍,永福入貲為游擊。戰懷德紙橋,陣斬法將李威利,越王封一等男。既又敗之城下,法人決堤淹其軍,越人具舟拯之出,退頓丹鳳,與法人水陸相持,苦戰三日,部將黃守忠攻最力。敵大創,乃浮艦攻越都,懸萬金購永福,越乞降。永福欲退保勝,黑旗軍皆憤懣,守忠自請以全師守山西,功不居,罪自坐,永福乃不復言退。無何,聞法軍至,遂出駐水田中,而軍已罷困,及戰,大潰,退保興化。
九年,法人要議越事,岑毓英力言土寇可驅,永福斷不宜逐,上韙之,命永福相機規河內,并濟以餉。十年,毓英次嘉喻關,永福往謁,毓英極優禮之,編其軍為十二營。法人聞之,改道犯北寧。永福馳援,逕永祥金,英、法教民梗阻,擊卻之。比至,粵軍已大潰,永福奪還扶朗、猛球炮臺。俄北寧失,力不支,再還興化。復以糧運艱阻,改壁文盤洲大灘,候進止。
毓英奏言:“永福為越官守越地,分所應為,若畀以職,將來邊徼海澨,皆可驅策?!庇谑沁岫?,賞花翎。而李鴻章堅持和議,猶責其騷動。已,和局中變,上令永福軍先進。法人擾宣光,永福窖地雷待之,連日隱卒以誘敵,不敢出。復徙營逼城,三戰皆利。敵援至,毓英遣水師溯河而上,永福夾流截擊,奪其船二十余艘,斬馘數十級,法人愕走。逾月,法艦入同章,毓英遣將分伏河東西,永福居中策應,兩岸轟擊,敗之,復以全力扼河道。十一年,法軍攻左域,守忠失同章不守,諸軍敗挫,永福退浪泊。停戰詔已下未至,猶大捷臨洮。論勝宣、臨功,賜號依博德恩巴圖魯。和議成,法人要逐如故。張之洞令永福駐思欽,不肯行。景崧危詞脅之,乃馳歸于粵,授南澳鎮總兵。
二十年,中日釁起③,命守臺灣,增募兵,仍號黑旗。景崧署巡撫,徙其軍駐臺南。及臺北陷,景崧走,臺民以總統印綬上永福,永福不受,仍稱幫辦。日艦駛入安平口,擊沉之。攻新竹,相持月余,兵疲糧絕,永福使使如廈門告急,并電緣海督撫乞糧餉,無應者。而臺南土寇為內間,引日軍深入,破新化,陷云林,掇苗栗,轟嘉義,孤城危棘,永福猶死守。日臺灣總督樺山資紀貽書永福勸其去,峻拒之。日軍乃大攻城,城陷,永福亡匿德國商輪,日軍大搜不獲。內渡后,詔仍守欽州④邊境。后卒于家。
永福骨瘦柴立,而膽氣過人,重信愛士,故所部皆盡死力云。
《清史稿》卷四六三
〔注 釋〕
①同治: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的年號,公元1862—1874年使用。②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光緒,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的年號。③中日釁起:指甲午中日戰爭爆發。④欽州:即今廣西欽州縣。
上一篇:《劉恕》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劉恕》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劉煥》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劉煥》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