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延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顏延之》人物故事小傳
顏延之(公元384—456年),又作顏延。字延年。南朝宋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少孤貧,好讀書,文章美冠當時。初為始安太守、永嘉太守,后仕至光祿大夫。為當時著名的詩人,與謝靈運并稱為“顏謝”。
〔正 史〕
顏延之字延年,瑯邪臨沂人也。曾祖含,右光祿大夫。祖約,零陵太守。父顯,護軍司馬。
延之少孤貧,居負郭,室巷甚陋。好讀書,無所不覽,文章之美,冠絕當時。飲酒不護細行,年三十,猶未婚。妹適東莞劉憲之,穆之子也。穆之既與延之通家,又聞其美,將仕之,先欲相見,延之不往也。后將軍、吳國內史劉柳以為行參軍,因轉主簿,豫章公世子中軍行參軍。
義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有宋公之授,府遣一使慶殊命,參起居,延之與同府王參軍俱奉使至洛陽,道中作詩二首,文辭藻麗,為謝晦、傅亮所賞。宋國建,奉常鄭鮮之舉為博士,仍遷世子舍人。高祖受命,補太子舍人。雁門人周續之隱居廬山,儒學著稱,永初中,征詣京師,開館以居之。高祖親幸,朝彥畢至,延之官列猶卑,引升上席。上使問續之三義,續之雅仗辭辯,延之每折以簡要,既連挫續之,上又使還自敷釋,言約理暢,莫不稱善。徙尚書儀曹郎、太子中舍人。
時尚書令傅亮自以文義之美,一時莫及,延之負其才辭,不為之下,亮甚疾焉。廬陵王義真頗好辭義,待接甚厚,徐羨之等疑延之為同異,意甚不悅。少帝即位,以為正員郎,兼中書,尋徙員外常侍,出為始安太守。領軍將軍謝晦謂延之曰:“昔荀勖忌阮咸,斥為始平郡,今卿又為始安,可謂二始。”黃門郎殷景仁亦謂之曰:“所謂俗惡俊異,世疵文雅。”
延之之郡,道經汨潭,為湘州刺史張邵祭屈原文以致其意,曰:
恭承帝命,建旟舊楚。訪懷沙之淵,得捐佩之浦,弭節羅潭,艤舟汩渚,敬祭楚三閭大夫屈君之靈。
蘭薰而摧,玉貞則折。物忌堅芳,人諱明潔。曰若先生,逢辰之缺。溫風迨時,飛霜急節,嬴、芊遘紛,昭、懷不端,謀折儀、尚,貞蔑椒、蘭。身絕郢闕,跡遍湘干。比物荃蓀,連類龍鸞。聲溢金石,志華日月,如彼樹芬,實穎實發。望汨心欷,瞻羅思越。藉用可塵,昭忠難闕。
元嘉三年,羨之等誅,征為中書侍郎,尋轉太子中庶子,頃之,領步兵校尉,賞遇甚厚。延之好酒疏誕,不能斟酌當世,見劉湛、殷景仁專當要任,意有不平,常云:“天下之務,當與天下共之,豈一人智所能獨了!”辭甚激揚,每犯權要。謂湛曰:“吾名器不升①,當由作卿家吏。”湛深恨焉,言于彭城王義康,出為永嘉太守。延之甚怨憤,乃作五君詠以述竹林七賢,山濤、王戎以貴顯被黜,詠嵇康曰:“鸞翩有時鎩,龍性誰能馴。”詠阮籍曰:“物故不可論,涂窮能無慟。”詠阮咸曰:“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詠劉伶曰:“韜精日沉飲,誰知非荒宴。”此四句,蓋自序也。湛及義康以其辭旨不遜,大怒。時延之已拜,欲黜為遠郡,太祖與義康詔曰:“降延之為小邦不政,有謂其在都邑,豈動物情,罪過彰著,亦士庶共悉,直欲選代,令思愆里閭。猶復不悛,當驅往東土。乃志難恕,自可隨事錄治。殷劉意咸無異也。”乃以光祿勛車仲遠代之。延之與仲遠世素不協,屏居里巷,不豫人間者七載。中書令王球名公子,遺務事外,延之慕焉。球亦愛其材,情好甚款。延之居常罄匱,球輒贍之。晉恭思皇后葬,應順百官,湛之取義,熙元年除身,以延之兼侍中,邑吏送札,延之醉于地曰:“顏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
閑居無事,為《庭誥》之文。今刪其繁辭,存其正,著于篇。曰:(文不錄)
劉湛誅,起延之為始興王濬后軍諮議參軍、御史中丞。在任縱容,無所舉奏。遷國子祭酒、司徒左長史,坐啟買人田,不肯還直②,尚書左丞荀赤松奏之曰:“求田問舍,前賢所鄙。延之唯利是視,輕冒陳聞,依傍詔恩,拒捍余直,垂及周年,猶不畢了,昧利茍得,無所顧忌。延之昔坐事屏斥,復蒙抽進,而曾不悛革,怨誹無已。交游阘茸,沈迷麹蘗,橫興譏謗,詆毀朝士。仰竊過榮,增憤薄之性;私恃顧盼,成強梁之心。外示寡求,內懷奔竟,士祿祈遷,不知極已,預燕班觴,肆罵上席。山海含容,每存遵養,愛兼彫蟲,未忍遐棄,而驕放不節,日月彌著。臣聞聲問過情,孟軻所恥,況聲非外來,問由己出,雖心智薄劣,而高自比擬,客氣虛張,會無愧畏,豈可復弼亮五教③,增曜臺階。請以延之訟田不實,妄干天聽,以強凌弱,免所居官。”詔可。
復為祕書監、光祿勛、太常。時沙門釋慧琳,以才學為太祖所賞愛,每召見,常升獨榻,延之甚疾焉。因醉白上曰:“昔同子參乘,袁絲正色,此三臺④之坐,豈可使刑余居之。”上變色。延之性既偏激,兼有酒過,肆意直言,曾無遏隱。故論者多不知云,居身清約,不營財利,布衣蔬食,獨酌郊野,當其為適,傍若無人。
二十九年,上表自陳曰:“臣聞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言其末路之難也。愚心常謂為虛,方今乃知其信。臣延之人薄寵厚⑤,宿塵國言⑥,而雪效無從⑦,榮牒增廣,歷盡身彫,日叨官次,雖容載有涂,而防穢滋積。早欲啟請余算,屏敝丑老。但時制行及,歸慕無賒,是以腆冒衍非,簡息干黷。耗歇難支,質用有限,自去夏侵暑,入此秋變,頭齒眩疾,根痼漸劇,手足冷痹,左胛尤甚。素不能食,頃向減半,本猶賴服食,比倦悸晚,年疾所催,顧景引日。臣班叨首卿,位尸封典,肅祗朝校,尚恧匪任⑧,而陵廟眾事,有以疾怠,宮府覲慰,轉闕躬親。息奐庸微⑨,過宰近邑,回澤爰降,實加將監,乞解所職,隨就藥養。伏愿圣慈,特垂矜許。稟恩明世,負報冥暮,仰企端闈,上戀罔極。”不許,明年致事。
元兇⑩弒立,以為光祿大夫。先是,子竣為世祖南中郎咨議參軍。及義師入討,竣參定密謀,兼造書檄。劭召延之,示以檄文,問曰:“此筆所造?”延之曰:“竣之筆也。”又問:“何以知之?”延之曰:“竣筆體,臣不容不識。”劭又曰:“言辭何至乃爾。”延之曰:“竣尚不顧老父,何能為陛下。”劭意乃釋,由是得免。
世祖登阼,以為金紫光祿大夫,領湘東王師。子竣既貴重,權傾一朝,凡所資供,延之一無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舊,常乘贏牛笨車,逢竣鹵簿(11),即屏往道側。又好騎馬,遨游里巷,遇知舊輒據鞍索酒,得酒必頹然自得。常語竣曰:“平生不喜見要人,今不幸見汝。”竣起宅,謂曰:“善為之,無令后人笑汝拙也。”表解師職,加給親信三十人。
孝建三年卒,時年七十三,追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如故。謚曰憲子。延之與陳郡謝靈運俱以詞彩齊名,自潘岳、陸機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稱顏、謝焉。所著并傳于世。
竣別有傳,竣弟測,亦以文章見知,官于江夏王義恭大司徒錄事參軍,蚤卒。太宗即位,詔曰:“延之昔師訓朕躬,情契兼款。前記室參軍、濟陽太守奐伏勤蕃朝,綢繆恩舊,可擢為中書侍郎。”奐,延之第三子也。
《宋書·顏延之傳》卷七三
〔注 釋〕
①名器不升:官職得不到提升。名器,指代表等級地位的爵號和車服儀制。②直:通“值”,價錢。③弼亮:輔佐;五教:五常之教,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道德倫理原則。④三臺:漢時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竭者為外臺,合稱“三臺”。⑤人薄寵厚:人雖薄才,而寵遇深厚。⑥宿塵國言:過去蒙受國家的重托。塵,蹤跡。⑦雪效無從:沒有能力報效。⑧尚恧匪任:尚且感到不稱職。恧,慚愧。⑨息奐庸微:兒子顏奐平庸弱小。⑩元兇:主犯,罪魁禍首。這里指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兒子劉劭。劉劭以太子弒父自立,以江州入討,不久即皇帝位。(11)鹵簿:天子、大臣外出時在其前后拱衛的儀仗隊。
上一篇:《顧炎武》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顧炎武》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馬超》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馬超》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