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
東漢初年智勇雙全的軍事謀略人物。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縣東南)人,戰國時期名將趙奢的后代。少年喪父,依兄為生,素有大志,曾仕王莽之弟王林、西州豪強隗囂,后轉投漢光武帝。他雖處“忠臣不仕二主”的舊時代,但并不囿于庸夫俗子的愚忠愚信,表現出智士能臣的非凡氣量和眼光。終致盡心申策,謀翦隗囂;恩威并重,撫定隴西;騰聲三輔,建勛朔北,樹績嶺南。建武二十三年(47)在征討武陵山區(今湖北西北山區)五溪蠻人時,病死軍中,橫被誣罔之讒,被劉秀削爵位,至漢章帝建初三年(78)追謚為“忠武侯”。
馬援胸懷大志,具有改天換地的政治報負,結識天下豪士,做一番經天緯地的事業。初投劉秀麾下,無職事可任時,便上書自請屯田,坐待時機,徐圖進取;在劉秀西攻公孫述受阻,用人之際,毛遂自薦,盡心申策;他因長年遍游西州,多所閱歷,又是個頗有心計的國士,所以非但能指劃形勢,大而言之,還能陳述行軍途徑,說得具體詳明;他創用軍事沙盤之法,堆起米谷,象征河谷山川,然后逐一講解,分析曲折,昭然可曉;他不但具有軍事謀略家的非凡氣概,善于把握決戰時機,不給敵手茍延殘喘之機,而且恩威并重,得心應手地交替運用“剿”、“撫”兩種策略,為隴西羌人分別設置長吏,選官治民,修繕城郭,招徠流亡,辟田勸農,開墾水田,勵勉耕牧,使一郡安居樂業。還屢屢整飭邊地,健全機制,練兵養民,充分顯示了政治家、謀略家的深謀遠慮。馬援從政,寬以待下,知人善任,臨危不亂,顯出大將氣概、謀臣風范,特別擅于兵書戰策,兼之智慮深遠,老成持重,以致“兵動有功,師進輒克”,一生中總被委以重任,特別是常常參與指揮危難戰事。他的“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的處世格言和“男兒當以馬草裹尸還葬”的豪言壯語,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上一篇:馬基雅弗利
下一篇:馬歇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