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貞》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嘉貞》人物故事小傳
張嘉貞(公元666—729年),唐玄宗開元年間宰相,蒲州猗氏人。20歲左右應“五經”考試,被任為平鄉尉,一度因故被免職回鄉。武后長安年間,因河東采訪使張循憲舉薦,受武則天召見,被賞識,提用為監察御史。后逐漸升到中書舍人。歷任秦州都督,并州長史。玄宗時擢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又加官為銀青光祿大夫,升中書令。
張嘉貞的治政情況較為復雜,他曾出于私利,傾陷無辜,挑唆玄宗對大臣行殘酷的杖責,但雖長期歷任清貴要職,而不置辦田園。他決斷政務效率較高并善于陳奏事務,但又剛愎急躁。開元十七年秋,因病去世,年64歲,追贈益州大都督,謚“恭肅”。
〔正史〕
張嘉貞,蒲州猗氏人也。弱冠應五經舉,拜平鄉尉,坐事免歸鄉里。長安中,侍御史張循憲為河東采訪使,薦嘉貞材堪憲官,請以已之官秩授之。則天召見,垂簾與之言,嘉貞奏曰:“以臣草萊而得入謁九重,是千載一遇也。咫尺之間,如隔云霧,竟不見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擢拜監察御史。累遷中書舍人,歷秦州都督、并州長史,為政嚴肅,甚為人吏所畏。
開元初,因奏事至京師,上聞其善政,數加賞慰。嘉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別駕,與臣各在一方,同心離居,魂絕萬里。乞移就臣側近,臣兄弟盡力報國,死無所恨。”上嘉其友愛,特改嘉祐為忻州刺史。
時突厥九姓新來內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貞奏請置軍以鎮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軍,以嘉貞為使。六年春,嘉貞又入朝。俄有告其在軍奢僭及贓賄者,御史大夫王晙因而劾奏之,按驗無狀,上將加告者反坐之罪。嘉貞奏曰:“昔者天子聽政于上,瞍賦朦誦,百工諫,庶人謗,而后天子斟酌焉。今反坐此輩,是塞言者之路,則天下之事無由上達。特望免此罪,以廣謗誦之道。”從之,遽令減死,自是帝以嘉貞為忠。嘉貞又嘗奏曰:“今志力方壯,是效命之秋,更三數年,即衰老無能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憚。”上以其明辨,尤重之。八年春,宋璟、蘇颋罷知政事,擢嘉貞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數月,加銀青光祿大夫,遷中書令。
嘉貞斷決敏速,善于敷奏,然性強躁自用,頗為時論所譏。時中書舍人苗延嗣、呂太一、考功員外郎員嘉靜、殿中侍御史崔訓,皆嘉貞所引,位列清要,常在嘉貞門下共議朝政,時人為之語曰:“令公四俊,苗、呂、崔、員。”
開元十年,車駕幸東都。有洛陽主簿王鈞為嘉貞修宅,將以求御史,因受贓事發,上特令朝堂集眾決殺之。嘉貞促所由速其刑以滅口,乃歸罪于御史大夫韋抗、中丞韋虛心,皆貶黜之。其冬,秘書監姜皎犯罪,嘉貞又附會王守一奏請杖之,皎遂死于路。俄而廣州都督裴伷先下獄,上召侍臣問當何罪,嘉貞又請杖之。兵部尚書張說進曰:“臣聞刑不上大夫,以其近于君也。故曰:“士可殺,不可辱。”臣今秋受詔巡邊,中途聞姜皎以罪于朝堂決仗,配流而死。皎官是三品,亦有微功。若其有犯,應死即殺,應流即流,不宜決杖廷辱,以卒伍待之。且律有八議,勛貴在焉。皎事已往,不可追悔。伷先祇宜據狀流貶,不可輕又決罰。”上然其言。嘉貞不悅,退謂說曰:“何言事之深也?”說曰:“宰相者,時來即為,豈能長據?若貴臣盡當可杖,但恐吾等行當及之。此言非為伷先,乃為天下士君子也。”妝,嘉貞為兵部員外郎,時張說為侍郎。及是,說位在嘉貞下,既無所推讓,說頗不平,因以此言激怒嘉貞,由是與說不葉。上又以嘉貞弟嘉祐為金吾將軍,兄弟并據將相之位,甚之時人之所畏憚。十一年,上幸太原行在所,嘉祐贓污事發,張說勸嘉貞素服待罪,不得入謁,因出為幽州刺史,說遂代為中書令。嘉貞惋恨,謂人曰:“中書令幸有二員,何相迫之甚也:“明年,復拜戶部尚書,兼益州長央,判都督事。敕嘉貞就中書省與宰相會宴,嘉貞既恨張說擠己,因攘袂勃罵①,源乾曜、王唆共和解之。
明年,坐與王守一交往,左轉臺州刺史。復代盧從愿為工部尚書,定州刺史,知北平軍事,累封河東侯。將行,上自賦詩,詔百僚于上東門外餞之。至州,于恒岳廟中立頌,嘉貞自為其文,乃書于石,其碑用白石為之,素質黑文,甚為奇麗。先是,岳祠為遠近祈賽,有錢數百萬,嘉貞自以為頌文之功,納其數萬。十七年,嘉貞以疾請就醫東都,制從之。至都,目瞑無所見,上令醫人內直郎田休裕、郎將呂弘泰馳傳往省療之。其秋卒,年六十四,贈益州大都督,謚曰恭肅。
嘉貞雖久歷清要,然不立田園。及在定州,所親有勸植田業者,嘉貞曰:“吾忝歷官榮、曾任國相,未死之際,豈受饑餒?若負譴責,雖富田莊,亦無用也。比見朝士廣占良田,及身沒后,皆為無賴子弟作酒色之資,甚無謂也。”聞者皆嘆伏。
初,嘉貞作相,薦萬年縣主簿韓朝宗,擢為監察御史。及嘉貞卒后十數歲,朝宗為京兆尹,因奏曰:“自陛下臨御已來,所用宰相,皆進退以禮,善始令終,身雖已沒,子孫咸在朝庭。唯張嘉貞晚年一子,今猶未登官序。”上亦惘然,遽令召之,賜名延賞,特拜左內率府兵曹參軍。德宗朝,位至宰輔,自有傳。
嘉祐有干略,自右金吾將軍貶浦陽府折沖,至二十五年,為相州刺史。相州自開元已來,刺史死貶者十數人,嘉祐訪知尉遲迥周末為相州總管,身死國難。乃立其神祠以邀福②。經三考,改左金吾將軍。后吳兢為鄴郡守,又加尉遲神冕服。自后郡守無患。
《舊唐書》卷九九
〔注 釋〕
①攘袂勃罵:卷起衣袖怒罵。袂(mei),衣袖。②邀福:祈求福運。
〔相關史料〕
開元中,上急于為理,尤注意于宰輔,常欲用張嘉貞為相,而忘其名。夜令中人持燭,于省中訪其值宿者誰,還奏:“中書侍郎韋抗。”上即令召入寢殿。上曰:“朕欲命一相,常記得風標為當時重臣。姓張而重名,今為北方侯伯。不欲訪左右,旬日念之,終忘其名。卿試言之。”抗奏曰:“張齊丘為朔方①節度。”上即令草詔,仍令宮人持燭。抗跪于御前,援筆而成。上甚稱其敏捷典麗,因促命寫詔,敕抗歸宿省中,上不解衣以待旦。將降其詔書,夜漏②未半,忽有中人復促抗入見。上迎謂曰:“非張齊丘,乃太原節度張嘉貞。”別命草詔。上謂抗曰:“維朕志先定,可以言命矣。適朕因閱近日大臣章疏,首舉一通,乃嘉貞表也。因此灑然,方記得其名。此亦天啟,非人事也。”上嘉其得人,復嘆用舍如有人主張。
《太平廣記》卷一四八
張嘉貞未遇,方貧困時,曾于城東路見一老人賣卜,嘉貞訪焉。老人乃黏紙兩卷,具錄官祿從始至末。仍封,令勿開。每官滿,即開看之;果皆相當。后至宰相某州刺史。及定州刺史,病重將死,乃云:“吾猶有一卷官祿未開,豈能即死!今既困矣,試令開視。”乃一卷內并書空字。張果卒也。
《太平廣記》卷一四八
〔注 釋〕
①朔方:北方。②夜漏:夜間。漏指銅壺滴漏,古代計時器。
上一篇:《廉頗》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廉頗》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張繼能》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繼能》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