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以炯
貴州僻在西南,經(jīng)濟(jì)、文化較為落后,科舉登第者少。清代,貴州竟也出了一個狀元,名叫趙以炯。
趙以炯,字仲瑩,貴陽人。貴陽是貴州省省會,文化較貴州其它地區(qū)發(fā)達(dá)。趙以炯的父親趙國澍,累官至按察使,是個不大也不小的官僚地主。趙國澍有4個兒子,長子趙以煥,次子趙以炯,三子趙以炳,四子趙以煃。趙以炯生于咸豐七年(1857)二月。趙家四公子皆好學(xué)上進(jìn),而趙以炯天資略高一籌。
18歲那年, 即光緒元年(1875), 趙以炯考入貴州府府學(xué),成了一名秀才。他的弟弟趙以炳同時考入貴州府府學(xué),也成了一名秀才。光緒五年八月,趙以炯、趙以炳兄弟參加貴州鄉(xiāng)試,雙雙考中舉人。在來年的會試中,兄弟倆卻落第了。2年后,即光緒八年,大哥趙以煥考中舉人。過了3年,即光緒十一年,小弟趙以煃考中舉人。趙家四兄弟皆已中舉,時人以為榮。
光緒十二年,四兄弟一同參加禮部會試,結(jié)果,趙以煥、趙以炳落選,趙以炯、趙以煃中式。這是三月的事。四月二十一日殿試,趙以炯大魁天下,成為清代第106位狀元,也是清代貴州惟一的狀元。
此科進(jìn)士共319名。趙以煃名列第三甲第10名。1918年榮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寶座的徐世昌名列第二甲第54名。
清開國200多年,貴州出了一個狀元,貴州人引以為榮。遵義(今屬貴州)人、著名學(xué)者黎庶昌在光緒十五年著文,說趙以炯中狀元后,貴州人聞訊,就像自己中了狀元一般興高采烈。
趙以炯大魁天下后第5年,即光緒十六年,大哥趙以煥考中進(jìn)士,名列第二甲第23名。趙家四兄弟三進(jìn)士一舉人,彪炳青史。
中狀元后,趙以炯按慣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時值天下動亂,仕途坎坷不平。光緒十四年八月,出任四川鄉(xiāng)試副考官。光緒十七年,提督廣西學(xué)政。光緒二十一年,充任會試同考官。光緒二十六年,即八國聯(lián)軍進(jìn)犯北京那年,母親去世,趙以炯辭官回家服喪,主講“學(xué)古書院”。3年喪滿,北上入京,見時局動蕩,難以進(jìn)身,遂怏怏而歸,講學(xué)于鄉(xiāng)里。
光緒三十二年八月,趙以炯病死于家,享年50歲。
上一篇:謝遷
下一篇:趙文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