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天培
清朝虎門抗英英雄,軍事謀略人物。字仲因,號滋圃,江蘇省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縣)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生。幼年讀儒書,后因家貧,改投軍,1803年中武秀才,補授漕運總督督標右營把總。1812年升揚州營中軍守備。1820年調江蘇外海水師。1821年起,一年一遷,官歷都司、游擊、參將。1825年,江蘇蒙準初辦海運,關天培力請擔任押運漕米任務。此次海運成功,使清王朝從此河、海漕運并行,解決了一大難題。道光帝聞訊大喜,升關天培為江蘇太湖營副將。1827年,升江蘇蘇松鎮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因商貿爭端英艦炮擊虎門炮臺,進抵黃埔。清廷震驚,將廣東水師提督李增階撤職,授關天培為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遂遣妻送母返歸家鄉,自帶家丁3人趕赴新任。上任后,他調閱海圖,摘查文卷,又乘戰船考查海防地形,提出了改造虎門防衛體系,設置三重防衛門戶的建議。此外,因原設火炮不敷于用,建議另鑄6000斤以上大炮40位,分置各炮臺。兩廣總督盧坤除江面設排鏈一事外,余皆同意。經批準后,在關天培的主持下,虎門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工程。至1835年底,各炮臺工程基本完工。與此同時,關天培還加緊練兵,并制定了新的春操、秋操章程。1836年秋操,關天培在新建成的炮臺上,調集兵士一千六百余名,戰船十艘,進行合練。前來閱操的新任兩廣總督鄧廷楨觀后秦稱:“聲威已足懾服群夷,克爾天險。”然而,廣東水師腐敗已久,關天培作為一名封建王朝的將領,無力挽回既倒之狂瀾。在英軍北上進犯之后,一味求和,懈于防務,斗志渙散。雖關天培英勇抵抗英軍進攻,但終因清廷的腐敗軟弱,寡不敵眾,以死報國。
上一篇:六守三寶論
下一篇:兵家權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