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靈活反應戰略
1961年到1968年期間美國政府實行的軍事戰略。1961年在批評了大規模報復戰略之后,由泰勒提出,由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進一步充實和發展。由肯尼迪總統肯定。其主要內容是:主張美國要作好打各種戰爭的全面準備,特別是要加強“有限戰爭”和“灌木林火式”的特種戰爭的能力,以核力量為“盾”,以常規部隊為“劍”,加強鎮壓亞非拉人民的革命斗爭,與蘇爭奪勢力范圍。具體說:在作戰對象上,仍以蘇聯為主,并把第三世界地區作為美蘇爭奪的主戰場,特別把越南戰爭作為靈活反應戰略的試驗場。在作戰設想上,把戰爭樣式分為核大戰、有限戰爭和特種戰爭三大類。在作戰準備上,要求保持核威懾的前提下,美國要具有打“兩個半戰爭”的能力,即能夠在東、西兩線作好打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準備,同時準備在亞非拉地區打一場較小規模的戰爭。在部隊建設和全球部署上,力圖保持對蘇的“相對核優勢”,建立一支既能進行先發制人的戰略核襲擊,又能在遭到對方核突襲后仍然“保證摧毀對手”的第一次打擊力量,進一步增加常規兵力,并全面加強海外兵力部署。在核戰略上,確立了立足于威懾的“相互確保摧毀”的戰略思想。這一戰略對美國在世界爭霸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在越南戰爭中卻遭到了失敗,隨之這一戰略便被其他戰略取代。
上一篇:美國世界戰略
下一篇:職業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