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北宋政治謀略家。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慶歷進士。曾向仁宗上萬言《言事書》,請培養(yǎng)人才,變法革新。治平四年(1067),神宗繼位,任命王安石知誥知江寧府,轉(zhuǎn)年授予翰林學(xué)士,奏《本朝百事無事札子》,再次要求改革,得神宗支持。熙寧二年(1069),拜參知政事,建制置三司條例司,主持變法,先后頒行農(nóng)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因遭保守派反對,熙寧七年被罷相,出任知江寧府(今南京),翌年夏相,熙寧九年,又罷相出判江寧府。元豐二年(1079),復(fù)拜尚書右仆射,封荊國公。元豐八年神宗病逝,司馬光執(zhí)政,罷盡新法。元 元年(1086),王安石憂憤而逝。王安石因主持熙寧變法運動,而成為北宋朝政的顯赫人物。在鄞縣、常州任職期間,組織興修水利、興辦學(xué)校、勸民入學(xué),使人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面貌有所改善,獲得政治聲望。主持熙寧變法,終因所頒行的新法在實行的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不佳,有些甚至于是給人民帶來災(zāi)難的,故導(dǎo)致失敗。其傳世作有《臨川集》、《五荊公集》、《考工記解》。
上一篇:王孫滿論鼎
下一篇:瑪麗婭獨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