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1911年10月)
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的反清武裝起義。
1911年9月,湖北的革命黨人建立起統一的領導機關,并秘密準備起義。鑒于武昌清軍力量薄弱及武昌新軍大部分已參加地下革命組織的情況,黃興等領導人決定起義在武昌舉行。9月24日,湖北的革命黨人召開了骨干會議,議定了具體的起義計劃,由蔣翊武和孫武分別擔任起義的總司令和參謀長。
不久,湖廣總督瑞澂察覺到新軍軍心不穩,開始嚴加防范,這使原定起義計劃推遲。至10月9日,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或傷、或匿、或被捕、或犧牲,在這緊迫形勢下,各營標的革命黨人沒有退縮,而是果斷的決定起義。
10月10日晚7時左右,在武昌城外西北的塘角,混成協輜重隊點燃了起義信號,隨即向城里進發。與此同時,武昌城內的工程第8營在革命黨人熊秉坤的帶領下起義,奪占了楚望臺軍械庫,從而保證了武昌起義的軍械物資供應。繼工程8營之后,其它各營相繼起義。至22時,起義軍占領了鳳凰山、蛇山、中和門等要地。
為防敵反擊,起義軍從22時30分開始,分三個方向進攻總督署和第8鎮司令部,由于不明清軍部署而受挫。緊要關頭,起義炮兵開始炮擊,起義軍士氣大振。在炮兵的配合下,經三次進攻,將督署攻下。督署攻克后,起義軍又相繼占領漢陽門、平湖門、黃鶴樓等處,進而攻克布政使司衙門。清軍見大勢已去,紛紛投降,湖廣總督瑞澂,經文昌門,竄上“楚豫”號兵艦;第8鎮統制張彪和輜重8營,也分別逃往漢口和漢陽。
經一夜血戰,到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在武昌閱馬廠諮議局成立,并舉第21混成協統領黎元洪為都督,武昌起義大獲全勝。
楚望臺軍械庫舊址
湖北軍政府舊址。現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上一篇:《晚清創辦軍事學堂分布(1866~1911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武漢會戰(198年6~1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