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謀略家。早年與蘇秦拜鬼谷子為師,研習合縱、連橫之術。出師之后,游說諸侯,一度南涉楚國,相府中人疑心他因窮困而行竊玉璧,拷打逼供而不屈。周顯王三十九年(前330)被縱橫家蘇秦羞辱激將,于次年赴秦國,被秦惠文君授任為客卿(官屬卿位,待之以客禮),后任相國,參與謀劃軍國大事。張儀在抉擇從政的國度時,是極有理智的。他選中秦孝公、商鞅變法以來政治、經濟蒸蒸日上的秦國,立足于發展本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力量,然后依靠靈活的軍事、外交活動,逐步蠶食諸侯,統一天下。戰國末年,秦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縱論賓客(外地入秦的人才)對秦國所建不朽巧勛,說到張儀的貢獻:“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骨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攻施至施。”
張儀運用權謀之術,其連橫之舉之所以節節勝利,首先在于他能正確估量天下大勢,并選擇了改革革新的秦國作為自己的政治舞臺,以其強大的政治、軍事、經濟力量為支點,其行為又符合全國統一的大趨勢;其次則在于他能靈活巧妙地運用機謀權變,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第三,他能夠為秦國確立并親身實踐這一總的戰略方式:交替使用武力進攻與政治懷柔兩手策略,集中力量打擊近鄰魏、韓兩國;第四,張儀對天下大勢、列國形勢,及秦內政了如指掌,熟知天下山川地理,再借取他巧舌利口,不論是正理、反理,總能講得頭頭是道,把“實非”之事論證得“似是”,針對各種情況,均能指陳利弊,切中要害,并巧妙地交替運用威逼利誘,且打且拉,政治誘降和軍事進攻的策略,并利用佞臣寵姬,拆散合縱;第五,張儀工于權變,擅長鼓動,他每每因人、因事之不同而分別制其說,凡欲驅人向前,便大張旗鼓,使聞者不忍侍待;凡要勸人后退,便虛聲恫嚇,使聞者庶幾談虎色變;直可謂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據《漢書》藝文志所載,縱橫家有《張子》十篇,今已失傳。
上一篇:弘歷
下一篇:彭德懷擺斗牛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