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與卡爾·馬克思同為近代共產主義的奠基人。生于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市。中學還未畢業,被父親逼著去經商。在不來梅一家大貿易公司供職時,接近了激進的文學團體“青年德意志”,并開始在它的刊物《德意志電訊》上發表反對君主制、貴族特權的文章。1841年到柏林炮團服役。后來,軍事問題成為他的研究領域之一,朋友們常常稱他為“將軍”。他經常到柏林大學聽課,并進入青年黑格爾派的“博士俱樂部”。1842年3月,出版了《謝林和啟示》一書,批判謝林反動的神秘主義。同年9月,服兵役期滿,到英國曼徹斯特一家企業工作,經常到工廠和工人住宅區了解工人生活,研究工人階級狀況,并同英國憲章運動的活動家來往,還為《萊茵報》等報刊撰稿。1844年2月在《德法年鑒》上發表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用社會主義觀點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進行批判。這時的著作表明他已由革命民主主義轉向共產主義,由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8月底,他前往巴黎對馬克思作了10天訪問。這次訪問的結果是兩人在推進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永久合作。在巴黎和馬克思合寫了《神圣家族》一書,批判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1845年出版《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馬恩第一部重要的合寫著作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書中譴責某些青年黑格爾派,批判否認革命的必要性的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者,闡述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1848年德國革命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是直接參加一次革命和展示他們作為革命策略家的靈活性的唯一機會。他們的主要工具是馬克思在科隆主編的《新萊茵報》。1849年5—7月,親自參加了德國人民的武裝起義,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起義被鎮壓后,隨革命軍余部轉入瑞士。后來,馬恩在倫敦重新會合,改組了共產主義同盟,重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地方組織和中央委員會,并且懷著另一場革命即將來臨的信心,起草了對共產主義者的策略指示。1850—1852年為總結1848年革命的經驗,寫了《德國農民戰爭》、《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兩本書,并在后一本書中對武裝起義問題作了重要的論述。在兩位共產主義領袖的非正式的勞動分工中,恩格斯是民族問題、軍事問題、國際問題和自然科學的專家。馬克思也依靠恩格斯的寫作能力去傳播他們的共同觀點。恩格斯幾乎獨自寫出的《反杜林論》(1878),是宣傳馬克思主義最有力的著作,對妄圖推翻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杜林進行了全面批判,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成為“每個覺悟工人必讀的書籍”(《列寧選集》第2卷第422頁)。1879年,同馬克思合寫了有名的《通告信》,批判德國黨內蘇黎世三人團的改良主義和投降主義。1883年3月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擔負了整理和發表馬克思的文獻遺稿和繼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的重任,并寫了許多重要著作。他成為關于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最大權威。不時撰寫各種題材的文章和為馬克思著作的新版本寫序言,還以馬克思未完成的手稿和筆記為基礎寫成《資本論》第2卷(1885)和第3卷(1894)。他一直頻繁地同德國社會民主黨人和各地的追隨者通信。以使馬克思的形象永垂不朽。1884年寫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闡明了階級產生的過程、國家的起源和實質。1889年,親自參加了第二國際的建立,并指導它的活動,同各種機會主義進行斗爭。1891年6月,寫了《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駁斥了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謬論。1894年,針對德國社會民主黨和法國工人黨在農民問題上的錯誤立場,寫了《法德農民問題》。恩格斯在先前也體驗了馬克思所受到的攻擊和尊敬。他有一條維護榮譽的約法:一旦受人侮辱,立即予以回擊。
上一篇:彼得大帝一世
下一篇:戰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