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荀彧 荀攸 賈詡列傳
曹操平定北方,奠定曹魏王朝一代帝王基業,被后世稱為三國時期第一梟雄。他之所以建立了赫赫的文治武功,在于他用人得法,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曹操手下能征慣戰的將士和足智多謀的謀士不可勝數,其中,為曹操建立不世之功的謀主有三人——荀彧、荀攸、賈詡。
謀國咨政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其祖父荀淑曾任朗陵令,是漢末的名士,父親荀爽曾任司空。年少時,南陽的何颙認為荀彧異于常人,說他有治國安邦、輔佐君王的經天緯地之才。東漢永漢元年(189),荀彧舉孝廉,后來又當了亢父的縣令。董卓作亂時,荀彧棄官而去,對父老說:“潁川是兵家必爭之地,一旦天下有變,這里就會成為戰場,不如現在就離開?!钡青l人們留戀故土,遲疑不決。這時候,韓馥派人來迎接荀彧,鄉里沒人跟隨他,他便帶著家人前往冀州。當時袁紹取代韓馥占據冀州,并以上賓之禮款待荀彧。但是荀彧認為袁紹不是能成大事的人,于是在初平二年(191)離開了袁紹,投奔曹操。曹操大悅,說:“荀彧就是我的張子房!”荀彧當即被授予司馬之職。這一年,他二十九歲。
當時正是董卓如日中天,荀彧對曹操說:“董卓太過暴虐,一定會因亂而死,不會有什么作為?!背跗饺辏?92),曹操領兗州牧,后為鎮東將軍,荀彧常任司馬之職。興平元年(194),曹操東征陶謙,留荀彧掌管事務。當時,張邈和陳宮欲舉兗州投降呂布。呂布到的時候,張邈派人對荀彧說:“呂布是來幫助曹操打陶謙的,應該供給他們軍糧?!避鲝缽堝阕鱽y,當即分兵防備,派人召還東郡太守夏侯惇。當時,曹操的主力部隊都去攻打陶謙了,而留守的將領又多數跟隨張邈、陳宮。豫州刺史郭貢帶兵數萬來到兗州的鄄城之下,人們以為他是呂布的同謀,無不畏懼。郭貢求見荀彧,夏侯惇等人阻止說:“您現在是一州的鎮守者,去了一定有危險,不能去?!避鲝f:“郭貢與張邈從前沒什么交情,現在這么快就來了,一定是還沒拿定主意。趁著他沒定的時候我去說服他,就算他不肯幫我們,也可以保持中立;如果我們現在懷疑他,他一怒之下就會站在呂布一邊了。”后來,荀彧面見郭貢,毫無懼意地告訴他:“鄄城并不是好攻打的!”郭貢便帶兵離開了。接著,荀彧聽從程昱的計策,又保住了范城和東阿。
陶謙死后,曹操再次計劃攻取徐州,然后再對付呂布。荀彧建議道:“從前漢高祖占據關中,光武帝占據河內,這都是穩固根基,然后收復天下的做法,進可以制勝,退可以堅守,所以他們雖然一時失利,卻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對于您來說,兗州是最重要的。河、濟是要地,如今雖然破敗,但還可以自保,這是您的關中、河內,一定先要安定這里?,F在若是分兵東擊陳宮,陳宮一定不敢向西。打敗呂布后,我們向南聯合揚州,共同討伐袁術,勢力可及淮水、泗水。如果您現在東征,多留兵則前線不夠用,少留兵則勢必導致人民守戍,沒有人砍柴收獲。呂布乘虛而入,民心渙散,除了鄄城、范、衛之外,其余都難保,兗州就再不是您的了。如果這個時候您還不能攻克徐州,那您該在何處安身?再者,陶謙雖然死了,但徐州也不是那么好攻克的,他們記得曾經敗于將軍您之手,則必然相互結盟?,F在徐州的麥子成熟了,他們一定固守城池,燒光糧食來抗拒您。您若是攻城不克,又得不到什么,不出十天,則十萬將士未戰先疲。您先前征討徐州,對當地人過于威嚴苛刻,徐州人想著父兄的恥辱,一定各個死守,不肯投降。凡事要棄此得彼,以大易小,以安易危。權衡形勢,現在三者對我們都不利,您還是再考慮考慮吧。”最終曹操聽取荀彧的意見,放棄進攻徐州,抓緊戰機,搶收麥子,儲備糧食,積蓄實力。
官渡獻謀
獻帝從河東回歸洛陽的途中遭遇劫難,荀彧建議曹操說:“從前,晉文公逢迎周襄王,于是諸侯無不跟隨他;漢高祖與項羽爭鋒時,為義帝戴孝,而得到天下人心。當今天子遇難以來,您首先起義兵,因為山東的兵亂未能去關右迎奉天子,但還分派將領冒險見天子,您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天子那里,您素來的志愿便是匡扶天下。天下百姓思念天子,因此逢迎天子是順應民心的事情,至公至德,那些叛逆的人就不會有什么大的作為。”于是,曹操逢迎天子到許。曹操將與袁紹決戰,卻又擔心力有不逮,荀彧便對曹操說:“自古以來,決定成敗的因素是人的才智和度量。袁紹表面寬厚,內心猜忌,您豁達不拘泥,唯才是用,在度量上,您勝過袁紹;袁紹遲疑少決斷,后知后覺,您能決斷大事,隨機應變,智謀上,您勝過袁紹;袁紹治理士兵寬大松弛,沒有軍法,人數雖多,但很難調動,您治軍嚴明,賞罰分明,士兵雖少,卻都能赴死,在武這方面,您勝過袁紹;袁紹發跡靠的是家世,裝作很有智計的名士模樣,所以歸附他的也都是沒有真本事的人,您以仁義待人,以誠心相待,不偽飾,恭謹儉樸,而對有功的人卻毫不吝嗇,所以天下真正有本事的人都能為您所用,在德這方面,您勝過袁紹。您有這四個優勢輔佐天子,正義之師,誰敢不從,袁紹再強也是枉然?!辈懿俾牶蠛芨吲d,之后又聽從荀彧的建議,先平張繡,再滅呂布,剪除后顧之憂。
建安三年(198),曹操與袁紹對峙,荀彧則分析道:“袁紹謀士田豐剛烈而容易犯上,許攸貪婪,審配專斷無謀,逢紀剛愎自用。審配和逢紀留守,如果許攸的家人犯法,他們絕不會縱容,這樣許攸就會變節。至于顏良、文丑都是匹夫之勇,一戰可擒?!焙髞淼墓俣芍畱穑幌褴鲝A料的一樣。曹操平定北方后,有人建議曹操恢復上古時期的九州,荀彧力阻,曹操便作罷了。建安十七年(212),董昭等人奏請曹操稱國公,加九錫。荀彧認為曹操本來興的是義兵,懷的是忠貞赤誠之心,不該如此僭越,這使得曹操對他心生不滿。當時正值征孫權,曹操讓荀彧前往譙縣勞軍。曹操兵至濡須(今安徽無為北),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因憂慮而亡,終年五十歲。
中正多謀
荀攸,字公達,是荀彧的侄子。何進當權的時候,曾經廣招天下名士,荀攸便在其中。董卓作亂,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颙等人密謀刺殺董卓,后來事情敗露,何颙和荀攸被捉。何颙憂懼,在牢中自殺,荀攸說話飲食卻和平常一樣。董卓被殺后,荀攸也得以免罪。此后,荀攸一度棄官,不久再次征辟公府,自求為蜀郡太守,上任途中,卻因路途險阻交通斷絕而滯留在荊州。曹操奉迎獻帝于許后,征荀攸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曹操久慕荀攸大名,和他交談后十分高興,對荀彧和鐘繇說:“公達不是一般人,我能和他一起謀劃大事,還憂慮什么天下?”
荀攸
荀攸是三國時期的杰出戰略家,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最后死在曹操伐吳的路上。
建安三年(198),曹操征張繡,荀攸對曹操說:“張繡和劉表互相依靠才得以強大,但張繡的軍隊是流動的,軍糧都仰仗劉表,劉表卻不能供給他充足的軍糧,這樣下去,他們遲早會分開。我們不如用兵慢慢對付張繡,誘使他投靠我們。如果現在急迫地攻擊他,劉表一定會去救他。”曹操并未聽從這個建議,結果在張繡危難的時候,劉表真的來救他,曹操在這場戰役中失利。后來,曹操對荀攸說:“不采納你的計劃才有這次失敗?!边@一年,曹操攻打呂布,呂布敗退至下邳。曹軍久攻不下,士卒疲乏,曹操便想撤兵。荀攸與郭嘉勸阻道:“呂布有勇無謀,三戰皆敗,銳氣衰竭。三軍以大將為主,諸將氣勢衰,士兵則不會奮戰。陳宮雖然有智計,但很遲緩。如今趁著呂布士氣沒恢復,陳宮還猶疑未定,我們立即攻擊他們,呂布一定會被打敗?!庇谑遣懿僖仕?、泗水灌城,最后生擒呂布。官渡之戰時,曹操斬殺顏良的計策也是荀攸出的。曹操離開白馬時,袁紹渡河追擊,曹操手下諸將無不恐懼,紛紛勸說曹操退保營寨。荀攸卻說:“這正是擒敵的好機會,為什么要離開呢?”曹操看著荀攸笑了起來,于是以糧草輜重為誘餌,擾亂袁軍,然后以騎兵突襲,斬殺大將文丑。曹操與袁紹對峙官渡,許攸前來投降。只有荀攸和賈詡勸曹操采納許攸的建議。
建安八年(203),袁紹長子袁譚與三子袁尚爭奪冀州,袁譚求救于曹操。這時正逢曹操出兵荊州攻打劉表,大家認為應該先鏟除相對強大的劉表,袁氏兄弟不足為慮。荀攸卻說:“劉表坐保江、漢,并無吞并四方的志向。袁氏擁有四個州的地盤,士卒十萬。袁紹為人寬厚,很得人心,如果他的兩個兒子和睦相處,守住袁紹的基業,那么天下的戰亂還不能平息。如今他們兄弟反目,勢不兩全,一旦他們合并,那便不好對付了。所以要乘他們內亂的時候除掉他們,機不可失。”曹操聽從了他的建議。
在曹操看來,荀攸是僅次于荀彧的謀士。曹魏建國的時候,荀攸被封為尚書令。曹操對兒子曹丕說:“荀公達是人之師表,你一定要禮遇他啊”。荀攸生病時,世子曹丕前來探病,并拜于床下,可見對荀攸的尊重。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征孫權,荀攸隨行,在途中去世。后來,曹操每說起這事就想哭。
計無虛設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他年少時并不出眾,只有漢陽的閻忠認為他有張良、陳平的才能。一次,賈詡在出行的途中遭遇叛亂的氐族人,被打劫,賈詡便對他們說:“我是段公(當時的太尉段颎)的外孫,我家人會出重金來贖我?!逼鋵嵸Z詡并不是段颎的外孫,可氐族人卻信以為真,不敢傷害賈詡,把他送了回去。
后來,賈詡在董卓手下做官。董卓敗亡之后,他手下的大將李傕、郭汜、張濟等便想解散,回歸鄉里。賈詡對他們說:“聽說長安現在正在商議殺盡涼州人,你們如果解散單獨離開,就算是一個亭長也能抓住你們,不如率眾西行,招集人馬攻打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成功,那就能奉皇命征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遲?!边@些人聽從了他的建議,最終得到長安。李傕想封賈詡為侯,賈詡推辭了。李傕等人對賈詡言聽計從,又親近又忌憚。不久,由于母親去世,賈詡離開了朝廷。
之后,賈詡投靠了南陽的張繡,并建議張繡與劉表聯合。曹操攻打張繡的時候,一度引兵而退。張繡乘勝追擊,賈詡警告張繡不能追,追則必敗。張繡不聽,結果大敗。這時,賈詡卻建議張繡趕快追擊。張繡疑惑地問:“先前不聽您的話,才會吃了敗仗,為什么現在還要去追?”賈詡說:“如今兵勢改變,趕快追一定會成功。”這次張繡聽了賈詡的話,再次追趕曹操,與之大戰,果然大獲全勝。張繡百思不得其解,問:“我以精兵追趕曹操的退兵,你卻說我一定戰?。缓髞砦矣脭”窊舨懿俚膭賻?,你又說我一定獲勝。結果真的和你預料的一樣,為什么你這些有悖常理的預言都應驗了呢?”賈詡說:“道理很簡單。您雖然善于用兵,卻不是曹操的敵手。曹操懂得這個,所以退兵時親自斷后。您的追兵雖精,可您不如曹操,所以必敗。曹操既然打敗您了,必然加速回師,派別的將領斷后。這些將領雖然勇猛,但不如您,所以您能以敗兵戰勝他們。”張繡聽罷拜服。
歸服曹操
官渡之戰時,袁紹有意招納張繡,張繡便動了心。賈詡則當著張繡的面對袁紹使者說:“回去告訴袁本初,連自家兄弟都不能相容,還能容得下天下的國士嗎?”張繡大驚失色,賈詡規勸他不如歸順曹操。張繡說:“袁強曹弱,況且我曾經與曹操為敵,怎么能歸降他呢?”賈詡說:“就是因為這個才應該投降曹操。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師出有名,況且此時袁紹強,我們人少投降他,他也不會重用我們。曹操勢力弱,我們歸順便是雪中送炭。曹操這個人有霸王之志,不會記恨當初的小怨,所以您不要疑慮了,還是投降曹操吧。”于是張繡率部歸順曹操。曹操果然大喜,厚待張繡。
在立儲這件事上,曹丕和曹植兩兄弟曾一度抗衡。曹丕問計于賈詡,賈詡說:“保持德行,本本分分就可以了?!辈懿僖惨蛄χ聼?,當他就此事詢問賈詡時,賈詡默然不語,沉思良久。曹操一再追問他在想什么,賈詡才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父子?!痹B和劉表都因兒子們爭奪世子之位而內亂。曹操聽罷大笑,終于決定立最大的兒子曹丕為世子。賈詡深知自己不是最早追隨曹操的人,而且深謀遠慮,因此害怕曹操猜忌,于是他閉門謝客,離開朝堂后便絕不私下結交大臣,兒女成親也不選擇高門。當時的人們都認為賈詡是真正的智者。曹丕即位后,便想出兵平定蜀、吳,他詢問賈詡應該先滅哪國。賈詡說:“蜀、吳雖小,但他們的君臣都是人才。我們這邊的人,很難有人是劉備、孫權的敵手,不如先以文德安撫,等他們發生變故后我們再出兵。”曹丕不聽,出兵伐吳,結果慘敗。賈詡高壽,直到七十七歲時才去世,謚號肅侯。
上一篇:苻堅載記
下一篇:藺相如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