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煇
字玉函,號西山。文登縣城內南門里人。父親劉越蕡弟兄12人,越蕡排行十一,以拔貢由通許縣知縣晉升開州知州。劉煇天資穎異,立志尤專,幼時與賽玉纮挑燈攻讀,下筆疾速,落筆成章,頃刻可成數文。賽玉纮后成進士,評劉煇之文曰: “為文整練華贍,在班 (固) 范 (仲淹)之間。” 自童子至為諸生,考試必定名列前茅,但四次科舉考試皆未中,益發刻苦攻讀不少懈。順治八年 (1651) ,第五次鄉試,成為舉人,與其同榜中舉的文登人還有梁同光。順治十二年 (1655)參加會試,一舉成名,殿試后發榜,成為二甲第七十二名進士,時年32歲。順治十六年 (1659) 又經吏部考核,授行人司行人。因其學問淵博,順治十七年 (1660) 典試廣東,及至張榜發布,所錄取舉人皆知名之士,后成為翰林的龔章,為當時所取第一名解元。不久,劉煇升禮部祠祭司主事。后為母親守孝,服喪期滿,又補授儀制司。剛過1月,又為父親守孝3年,服闕候補三年未遇缺,因父母亡故勞累和憂傷過度,卒于京師,時康熙十一年冬 (1672) ,年僅49歲。祀鄉賢祠。劉煇同胞兄弟4人,長兄劉焜,順治十年 (1654) 恩科拔貢; 次兄劉爟,廩生; 三兄劉瑛,庠生,劉煇多仁愛之心,尊師重教,教過他的老師王元升年老無依,劉煇將其請回家中奉養,死后仍代他交完租賦。視鄉里如同室弟兄,遇有爭訟者,必委曲排解,文登士官、庶民都把他看作魯仲連[1]。劉煇為人謹慎心地和善,其性能忍。生平不亂交友。有人想欺負他,也不以為怪。內仁九族,設立義學以教族中之俊秀,有貧窮不能婚娶者,均送去物品資助。與鄰里和睦相處,拿出自己的財物來幫助困難的人,心里始終認為是快樂的事。進士賽玉纮為其作墓志銘曰: 高四尺者,公之墓耶,行以為本,文以為華,何令之不永,而祿之不賒! 載貽而后,克昌厥家[2]。
【注釋】
[1] 魯仲連: 戰國時齊國人。亦稱“魯連” 。高蹈不仕,喜為人排難解紛。
[2] 載貽而后,克昌厥家: 意謂其壽祿留給后代,其家族必能繁衍昌盛。
上一篇:劉啟先
下一篇: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