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秦始皇本紀
此本紀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動為中心,以編年記事的形式,記述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間風云變幻的歷史場面,史實繁簡相交,語言精彩,秦始皇與秦二世及趙高、李斯的形象線條清晰,逼真呈現。太史公用樸素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探索秦朝統一與滅亡的根本原因,把考察秦朝“成敗興壞之紀”的思想貫穿于全篇。
強者登位
嬴政是秦國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曾以人質的身份抵押在趙國,在那里看見呂不韋的妾,很是喜歡,就娶了她,生了始皇。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趙。嬴政十三歲那年,莊襄王去世,政繼承王位做了秦王。這個時候,秦國的疆域已吞并了巴郡、蜀郡和漢中,跨過宛縣占據了楚國的郢都,設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東的地方,占據了河東、太原和上黨郡;往東到滎陽,滅掉西周、東周,設置了三川郡。呂不韋為相國,李斯為舍人。蒙驁、王、公等為將軍。因為秦王年紀小,剛剛登上位,所以把國事委托給大臣們。
嫪毐被封為長信侯,嬴政賜給他山陽的土地,一切大小事情全由他做主。九年(前238),秦王舉行表示已經成年的加冠禮,而此時嫪毐作亂的事被發覺,他盜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璽,發動京城部隊企圖攻打蘄年宮,發動叛亂。始皇得知后,命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兵攻擊嫪毐。嫪毐等人戰敗逃走。秦王在全國懸賞捉拿或殺死嫪毐,后來嫪毐等人全部被抓獲,于是嫪毐被處以五馬分尸的車裂之刑以示眾,其家族全被滅。
十年(前237),相國呂不韋因受嫪毐牽連而被罷官。李斯勸說秦王,建議首先攻取韓國,以此來恐嚇其他國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攻打韓國。大梁人尉繚來到秦國,勸說秦王禮待各國權貴大臣,利用他們打亂諸侯的計劃,以防他們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秦王聽從了他的勸說。十四年(前233),桓將軍在平陽攻擊趙軍,攻占了宜安,又平定了平陽、武城。韓非出使到秦國,秦國采納了李斯的計謀,扣留了韓非,韓非死在云陽。韓王向秦稱臣。十八年(前229),秦大舉興兵攻趙,王翦統率上地的軍隊,攻占了井陘。二十年(前227),燕太子丹擔心秦國軍隊打到燕國來,十分恐慌,派荊軻去刺殺秦王。事情敗露,秦王處荊軻以肢解之刑來示眾,然后就派遣王翦、辛勝去攻打燕國。秦軍在易水西邊擊潰了燕軍。二十一年(前226),王賁去攻打楚國。打敗燕太子的軍隊,攻占了燕國的薊城,拿到了燕太子丹的首級。二十二年(前225),王賁去攻打魏國,引汴河的水灌大梁城,大梁城墻塌壞,魏王假請求投降,秦軍取得了魏國的全部土地。二十三年(前224),秦王再次詔令王翦去攻打楚國,攻占了陳縣往南直到平輿縣的土地,俘虜了楚王。二十五年(前222),大規模舉兵,派王賁為將領,攻打燕國的遼東郡,俘獲燕王姬喜。回來時又進攻代國,俘虜了代王趙嘉。二十六年(前221),齊王田建和他的相國后勝派軍隊防守齊國西部邊境,斷絕和秦國的來往。秦王派將軍王賁經由燕國往南進攻齊國,俘獲了齊王田建。秦王剛統一天下,召集丞相、御史商議帝號。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都說始皇興正義之師,討伐四方殘賊之人,平定了天下,又在全國設置郡縣,統一了法令,這是自上古以來也不曾有的,五帝也比不上,應該稱為“泰皇”,發教令稱為“制書”,下命令稱為“詔書”,天子自稱為“朕”。秦王說:“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號,稱為‘皇帝’。”又下令說:“我聽說上古有號而沒有謚,中古有號,死后根據生前品行事跡加個謚號。這樣,就是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君主了,我不采取這種做法。從今以后,廢除謚法。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從我這兒開始,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永遠相傳。”
秦始皇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循環往復的原理進行推算,認為周朝占有火德的屬性,秦朝想要取代周朝,就必須取周朝的火德所抵不過的水德。衣服、符節和旗幟的裝飾都崇尚黑色。因為水德屬陰,而《易》卦中表示陰的符號陰爻叫做“元”,就把數目以十為終極改成以六為終極,符節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規定為六寸,車寬為六尺,六尺為一步,一輛車駕六匹馬。一切事情都依法律決定,刻薄而不講情義,犯了法的人久久得不到寬赦。丞相王綰等進言說:“諸侯剛剛被平定,燕國、齊國、楚國地處偏遠,不給它們設王,就難以鎮撫。權宜之計,最好的是請封立各位皇子為王。”廷尉李斯發表意見說各諸侯之間彼此征戰,雖是同祖已經疏遠。再設置諸侯沒有好處。如果各諸侯國都劃分成了郡縣,對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賦稅重重賞賜,這樣就很容易控制了。始皇聽取了他的建議,于是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每郡都設置守、尉、監,并改稱人民為“黔首”;統一法令和度量衡標準;統一車輛兩輪間的寬度;書寫使用統一的隸書。始皇又派蒙恬北伐匈奴,收復河套以南以北的廣大土地,并征發大量民工,將原秦、趙、燕舊時的長城重新連接加固。領土東到大海和朝鮮,西到臨洮、羌中,南到門朝北開的地區,往北據守黃河作為要塞,沿著陰山往東一直到達遼東郡。二十八年(前219),始皇到東方去巡視郡縣,登上了鄒縣嶧山。在山上立了石碑,又跟魯地儒生們商議,想刻石以頌揚秦之德業,又商議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和遙祭名山大川的事情。于是登上泰山,樹立石碑,舉行祭天盛典,接著在梁父山舉行祭地典禮,在石碑上鐫刻碑文,歌頌秦之功德。始皇在咸陽宮擺酒設宴,七十位博士上前獻酒頌祝壽辭。博士齊人淳于越上前指責郡縣制,企圖說服秦始皇遵復古法,恢復西周以來的分封制,以使國家穩定,天下太平。始皇把他們的意見下交群臣議論。丞相李斯認為歷代社會動亂、天子威遜,都是因為國家沒有統一的法律和法規可循,以至諸侯并起,四海分裂,其根源在于各種儒家學說和私學的存在,使人心不一,思想混亂。他建議始皇消滅私學,除《秦記》之外的史書一律燒毀,除秦博士官所藏《詩》、《書》、百家語外,都要將書交到所在的郡,然后燒毀,醫藥、占卜、種植之類的書除外。有敢在一塊兒談議《詩》、《書》的處以死刑示眾,借古非今的滿門抄斬。官吏如果知道而不舉報,以同罪論處。如果有人想要學習法令,就以官吏為師。秦始皇下詔說:“可以。”侯生與盧生認為秦律殘暴,于是商議逃跑了。始皇聽說二人逃跑十分惱怒,認為此些人的言行誹謗于他,企圖以此加重他的無德,妖言惑眾,擾亂民心。于是派御史去一一審查,這些人輾轉告發,結果一個供出一個,始皇親自把他們從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陽。
三十七年(前210)十月,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隨,少子胡亥一同巡游。秦始皇到達平原津時害了病,后來愈來愈厲害,就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說:“回咸陽來參加喪事,在咸陽安葬。”然而信存放在中車府令兼掌印璽事務的趙高辦公處,沒有交給使者。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臺去世。丞相李斯認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們和各地乘機制造變故,發起叛亂,于是就對此事嚴守秘密,不發布喪事消息。棺材放置在既封閉又能通風的辒涼車中,百官像平常一樣向皇上奏事。只有胡亥、趙高和五六個曾受寵幸的宦官知道始皇已經死了的事。趙高過去曾經教胡亥寫字和獄律法令等事,與胡亥交情甚好。于是二人與李斯密謀商量拆開那封已封好的信,謊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為太子。接著,又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蒙恬,列舉他們的罪狀,賜他們自殺。然后繼續往前走,從井陘到達九原。因為正趕上是暑天,皇上的尸體在辒涼車中發出了臭味,就下令隨從官員們往車里裝一石有腥臭氣的腌魚,以掩飾臭味,讓人分不出尸臭和魚臭。
一路行進,從直道回到咸陽,發布治喪的公告。皇太子繼承皇位,這就是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驪山墓中。
趙高專權
二世皇帝元年(前209),二世二十一歲,趙高擔任郎中令,執掌朝廷大權。秦二世按照趙高的建議,借機會查辦郡縣守尉中的有罪者,并把他們殺掉,這樣,在上可以使皇上的威嚴震天下,在下可以除掉皇上一向所不滿意的人,不給大臣謀算的機會。于是,六個皇子被殺死在杜縣。大臣們進諫的被認為是誹謗,一些大官們為保住祿位而屈從討好,百姓震驚恐懼。秦的施法更加嚴酷。
七月,戍卒陳勝等造反,陳勝自立為楚王。函谷關以東的山東各郡縣,年輕人因為受盡秦朝官吏之苦,都殺掉了地方官吏,以響應陳勝,聯合起來討伐秦朝。趙高勸說二世道:“先帝登位治理天下時間很久,因此群臣不敢做非分之事,也不敢進言邪說。現在陛下正年輕,剛登皇位,怎么能跟公卿在朝廷上議決大事呢?如果議政時有錯誤,就會讓群臣看到自己的弱點。天子之所以稱自己為“朕”,朕的意思本來就是不讓別人聽到他的聲音。”于是二世常居深宮之內,只跟趙高一個人商議各種事情。從此,公卿很少有機會朝見皇上,各地起義的人更多了。二世對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進諫非但不聽,還認為他們不能平定起義,不配身處高位。于是把馮去疾、李斯、馮劫下交給獄吏,審訊追究三人的其他罪過。馮去疾、馮劫認為將相不能受侮辱,就在獄中自殺了。李斯結果被囚受刑。二世三年(前207),各地起義愈演愈烈,而秦軍節節戰敗。八月,趙高想要謀反,恐怕群臣不順從他,就先設下試驗,帶來一只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把鹿說成是馬。”趙高詢問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說成是馬迎合趙高,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從此以后,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后來,項羽在鉅鹿城下俘虜了王離等人并繼續前進,章邯等人的軍隊多次敗退,燕國、趙國、齊國、楚國、韓國、魏國都自立為王,全部背叛了秦朝官吏而響應諸侯,諸侯都率兵西進。沛公率領幾萬人屠滅了武關,派人來跟趙高秘密接觸。趙高害怕二世發怒,降罪自身,就謊稱有病不去朝見皇上,同時暗中跟女婿咸陽縣令閻樂、弟弟趙成商量另立天子,改立公子嬰。趙高就讓郎中令做內應,謊稱有大盜,命令閻樂召集官吏發兵追捕,又劫持了閻樂的母親,安置到趙高府中當人質。派閻樂帶領官兵一千多人在望夷宮殿門前,斬了衛令,帶領官兵徑直沖進去,一邊走一邊射箭,郎官、宦官被殺死的有幾十人。閻樂走上前去歷數二世的罪狀說:“你驕橫放縱、肆意誅殺,不講道理,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你,怎么辦你自己考慮吧!”二世說:“我可以見丞相嗎?”閻樂說:“不行。”二世說:“我希望得到一個郡做個王。”閻樂不答應。又說:“我希望做個萬戶侯。”還是不答應。二世又說:“我愿意和妻子兒女去做普通百姓,跟諸公子一樣。”閻樂說:“我是奉丞相之命,為天下人來誅殺你,你即使說了再多的話,我也不敢替你回報。”于是指揮士兵上前。二世自殺。
趙高召集所有的大臣和公子,把殺死二世的情況告訴了他們,并立二世兄長的兒子嬰為秦王。子嬰怕趙高殺死二世又加害于自己,于是后來在齋宮殺了趙高。子嬰做秦王四十六天,楚將沛公打敗秦軍進入武關,接著就到了霸上,派人去招降子嬰。子嬰用絲帶系上脖子,駕著白車白馬,捧著天子的印璽符節,在軹道亭旁投降。項羽滅掉秦王朝之后,把原來秦國的地盤劃成三份各自為王,就是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秦朝終于滅亡了。
上一篇:祖沖之列傳
下一篇:耶律楚材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