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劉劭
元嘉十七年(440)的一天,15歲的太子劉劭呆呆地獨坐在東宮一間裝飾華麗的房間里,緊皺眉頭,兩只大眼睛里流露出悲哀和怨恨。他的生身母親袁皇后去世了。對于母親、母愛,他感覺似乎很陌生、很遙遠。自他出世以來,母親就很少愛撫他。在他的印象里,母親整日以淚洗面,悒悒寡歡。在母親那里,見不到父皇劉義隆,而潘淑妃那里,卻整日歡聲笑語。父皇與潘淑妃進止成雙成對,潘淑妃所生的兒子劉濬也深得父愛。每當聽到他們母子二人那刺耳的笑聲,小劉劭就恨得咬牙。對父皇劉義隆,劉劭心中也懷著一股怨意: 如果不是父皇盛寵潘妃,母親能憤恨成疾而亡嗎? 自己雖身為太子,得到的父愛與異母弟劉濬相比,差得太遠了!
夜幕隆臨了,室內漸漸昏暗起來,劉劭依然坐在那里不動,也不想讓人點燃蠟燭。黑暗之中,他默默想到: 待我登極之日,決不輕饒劉濬母子!
劉劭,字休遠,生于元嘉三年 (426)。他的父親劉義隆雖然特別寵愛次子劉濬,對劉劭這個未來的接班人,還是另眼相待的。劉劭六歲時立為皇太子,12歲出居東宮,納黃門侍郎殷淳之女為妃,13歲加元服。他好讀史書,尤愛弓馬武功,漸漸長成一個身材魁偉高大、相貌堂堂的男子漢。對他所要求的事,劉義隆也總是順其意愿,有求必應。元嘉十七年,劉劭至京口拜掃祖陵,大將軍彭城王劉義康、竟陵王劉誕、桂陽侯劉義融均跟從前往,司空江夏王劉義恭聞訊也自江都趕來相會,其場面、派頭使少年劉劭的自尊心得到極大滿足,也使他深切意識到自己地位的重要。
元嘉二十七年 (450),雄心勃勃的劉義隆決意北伐,丹陽尹徐湛之、吏部尚書江湛幾人積極支持,劉劭與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等眾多大臣極力諫阻,都無濟于事。結果北伐失利,北魏軍長驅南下,建康城軍民震懼,內外戒嚴。劉劭受命出鎮石頭城,總統水軍。他激勵撫慰將士,故軍心穩定,士氣高昂,使敵無可乘之隙。
一日,劉劭與群臣奉召入宮。原來,魏主拓跋燾向宋廷使者奉朝請田奇提出和親請求,欲以女兒嫁給武陵王劉駿為妃,以劉義隆之女嫁給拓跋燾之孫。劉義隆召集群臣來商討此事。劉劭與群臣皆以為大敵當前,如答應魏主和親要求,北魏便可退兵,是一件大好事。只有江湛出來反對:“戎狄無親,許之無益。”劉劭見他幾次三番與自己作對,心中大怒,當即聲色俱厲地斥責他一通。群臣出門后,劉劭仍余怒未消,命車前持劍武士與左右狠狠毆打江湛,使其差點喪命。
劉義隆登石頭城觀望形勢,面有愧色,劉劭乘機上言: “此次北伐失敗,數州淪陷,只有殺江湛、徐湛之才可以謝天下。”劉義隆答: “北伐是我的主意,江、徐二臣只是未持異議而已,不能怪罪他們。”從此以后,劉劭與江湛、徐湛之不和。因劉義隆袒護江、徐二人,劉劭對此耿耿于懷,漸起弒父之心。
一日,劉濬來到東宮,與劉劭一起神秘地嘀咕起來。劉劭過去最恨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怎么現在又與其親密起來了呢?原來,劉濬為人很機靈,心眼很多,他早就看出劉劭深恨他們母子,知道一旦父皇駕崩,劉劭登上皇位,自己的末日也就到了。因此,他曲意巴結討好劉劭,使得劉劭不但不恨他,而且與他日漸親密起來。這會兒,二人正偷偷議論一件神奇的事情。劉劭有個同母姐姐東陽公主,手下的女婢叫王鸚鵡,結識了吳興女巫嚴道育,嚴道育自稱能役使鬼物。此時正巧劉義隆大力勸課農桑,讓宮內皆養蠶,東陽公主便上言,請求要嚴道育幫她養蠶,嚴道育就這樣進入了公主的府第。她對公主講: “神將有符物賜給公主。”至夜,東陽公主臥于床上,只見一道流光 (象是瑩火蟲光) 飛入書笥,打開書笥一看,只見內有兩顆青珠,不由心中大喜,對嚴道育的法力深信不疑。劉劭、劉濬得知后,也被其迷惑,信服得五體投地。劉濬來找劉劭,就是商量讓嚴道育為他們向上天祈請,掩飾他們平日的過失,不要讓父皇知道。
二人見到嚴道育,誠惶誠恐地說出自己的心愿,嚴道育微閉雙眼,拖著長腔答道:“我已為你們上天陳請了,必不會泄露。” 二人聽了,更加敬服,口口聲聲稱嚴道育為“天師”,恭敬事奉。其后,二人又與嚴道育、王鸚鵡及東陽公主之奴陳天興、黃門陳慶國相勾結,用玉琢成劉義隆的形象,埋在含章殿前的地下。
由于陳天興參與巫蠱之事,劉劭特將他補為隊主。此事不知怎么被劉義隆知道了,就派人責問劉劭:“你那里所用的隊主、隊副,都是奴嗎?”劉劭心中有鬼,見父皇責問,又驚又怕,急忙為自己辯解一番,又將此事寫信告訴正駐在京口的劉濬。劉濬回信表示,如果劉義隆再繼續追究此事,正好可以了結其余生。在二人的來往書信中,總是稱其父為“彼人”、“其人”,稱江夏王劉義恭為 “佞人”。
東陽公主去世后,王鸚鵡應出嫁,劉劭、劉濬怕巫蠱之事泄露,便把她嫁給劉濬所親信的府佐沈懷遠為妾。王鸚鵡想起以前自己曾與陳天興私通,如果這事讓沈懷遠知道,一定會對自己不利,便在劉劭面前挑撥,讓他秘密殺死陳天興。陳慶國聽到陳天興被害的消息后,疑懼交加,心想: 巫蠱之事都是我與陳天興在中間秘密傳遞消息,今陳天興一死,我也危在旦夕了。于是,向朝廷自首,告發了劉劭等人的所作所為。這樣,劉劭與父皇劉義隆之間的矛盾一下子尖銳化了。
朝廷緊急搜捕王鸚鵡、嚴道育,劉劭將嚴道育藏在東宮,后又讓其隨劉濬到京口,有時住在小民張旿家,劉濬回京,又常把嚴道育帶回東宮,所以朝廷搜捕雖緊,卻一直未能將嚴道育抓獲歸案。一次,劉濬進京接受荊州刺史的新任命,不料有人告發嚴道育藏于京口張旿家,結果嚴道育的兩個婢女被捕,供出了劉劭、劉濬偷藏嚴道育的事實。
后宮,潘淑妃一見到劉濬,便抱著他痛哭道:“你以前出了祝詛之事,我還希望你能刻意思過,沒想到你竟又藏匿嚴道育!皇上大怒,我叩頭乞恩仍無濟于事。事到如今,我活著還有什么用!快拿藥來,我先喝下自盡,不忍心看見你遭受殺身之禍!”劉濬聽完母親的哭訴,神情兇狠,奮衣而起,說:“天下事不久便會見分曉,請放寬心,決不會連累你!”
劉濬所言并非義憤之辭,劉劭早就在謀劃起事了。當他從劉濬那里得知父皇劉義隆只等京口嚴道育兩婢女解至京師,重新審理后,要廢太子另立時,便毫不遲疑地開始了謀反的準備工作。
東宮,一連幾天夜里都熱鬧非常,東宮將士正大開宴席,劉劭有時還親自行酒。將士們雖不知何故,但個個都興高采烈,開懷暢飲。
元嘉三十年 (453) 二月二十日,劉劭詐稱皇上有詔,魯秀謀反,要他率眾入討。他的心腹馬上集合兵士二千余人,披甲執仗,全副武裝,準備行動。
夜里,東宮內燈火輝煌。劉劭下令,呼蕭斌、袁淑、殷仲素、王正見入宮。四人剛到,劉劭便流涕說道: “主上輕信讒言,將要廢我。我自思無過,不能受此冤枉。明日當行大事,望諸位戮力相助。”說畢,起身一一跪拜。四人愕然,袁淑、蕭斌異口同聲勸道:“自古無此,愿加善思。”劉劭聽罷大怒,臉色頓變。蕭斌等見狀連忙表示: “當竭盡全力奉令。”唯有袁淑一人仍堅持反對。劉劭更怒,惡狠狠地斜視著袁淑問: “此事能克否?”袁淑不慌不忙答道: “殿下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 只怕是事成之后,不為天地所容,大禍也將不久而至,現在改變主意尚不為晚。”劉劭聽了,勃然大怒,左右忙將袁淑帶出去,說: “不看這是什么事,還能說罷休的話。”
第二天拂曉,整個臺城靜寂無聲,人們尚在熟睡,皇宮大門緊閉。劉劭全身戎裝,外披入朝時所穿朱衣,登上畫輪車,又呼蕭斌與他共乘,帶領一群儀從士兵,象平時上朝時一樣,急奔皇宮。行至東宮西門——奉化門,派人傳令召袁淑跟從進宮。袁淑經過三番五次催促,才慢吞吞來到劉劭車后。劉劭令他上車同行,見袁淑推辭不上,氣得七竅冒火,喝令左右將其殺死,然后率隊揚長而去。
東宮人馬來到臺城東門——萬春門,待門開之后,劉劭親自向門衛展示偽造詔令,稱:“受敕,有所收討。”話音剛落,便帶領人馬直沖而入。按照制度,東宮部伍不得入臺城,門衛見太子手持詔令強行突入,也不敢阻攔,眼睜睜看著一群人進宮而去。劉劭的心腹張超之率數十人馳入云龍門及齋閣,拔刀徑上合殿,殺死了皇帝劉義隆與徐湛之。
劉劭來到合殿中閣,得到報告,知父皇已死,大喜,馬上出坐東堂。蕭斌持刀立于身旁,呼中書舍人顧蝦。顧蝦嚇得不知如何才好,半天才哆哆嗦嗦來到跟前,劉劭嫌他來得太慢,當即令人將其斬首。一部分宿衛將領說皇上被弒,忙率兵抵抗。左細仗主卜天與來不及披甲,執刀持弓,疾呼左右出戰。他連向東堂放箭,幾乎射中劉劭,后終被劉劭兵眾砍死。其他宿衛將領也死的死、降的降,皇宮很快被劉劭占領。
此時的宮殿,死傷遍地,一片混亂。劉劭端坐東堂,面無表情。他冷冷下令,要左右速從東閤門入,殺潘淑妃及父皇劉義隆的親信左右數十人。他感到,憋在胸中多年的這股氣今天終于出了。隨后,又派人召劉濬進臺城。兄弟見面,劉劭告知說: “潘淑妃已被亂兵所害。”劉濬聽了,并無悲慟之色,反而說道: “這是我早就希望的。”
劉劭怕夜長夢多,連忙準備即皇位。下令百官入宮,來者才數十人,大將軍劉義恭、尚書令何尚之還是他假稱圣旨騙入的。雖然人數少些,也顧不了那么多了,劉劭馬上舉行即位儀式,下詔稱徐湛之、江湛謀反殺死皇上,自己勒兵平亂。并下令改元太初。
即位儀式結束之后,已登上皇帝寶座的劉劭并未感受到多少喜悅和激動。回想此前的多少個日日夜夜,每當憧憬到榮登皇位的這一天,他都會沉浸在無比的幸福與喜悅之中,沒想到當他殺開一條血路,真正實現愿望的時候,不但沒有感覺到快樂,反而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懼和空虛。他匆匆對左右說了聲身體不適,就回到過去居住過的永福省,不肯露面。他下令,遷大行皇帝升太極前殿。左右問他是否前去,他直覺得心中一陣陣發毛,以身體有病為由推辭了。大行皇帝大殮之日,也不敢臨喪致哀。夜里,劉劭居住的房間里燈火通明,他不敢入睡,一閉上眼睛,就似看見滿身鮮血的父親怒睜雙目向自己逼近。他害怕,可又不敢呼左右近前護衛,因為他怕這些人中的哪一位,會向他一刀刺來。他現在誰也不敢信任了,只信任自己。不管白天黑夜,他都緊握刀柄以自衛,唯恐有人會加害于他。
成服之日,劉劭登殿,向父親的靈位行禮,放聲慟哭,不能自持。他博訪公卿,詢求治國之道,又宣布輕繇薄賦,減少游宴費用等,以籠絡人心。
一日,劉劭料簡父親劉義隆收藏機密文件的巾箱及江湛家書疏,忽然被幾件文書吸引住了。一件是王僧綽報告他夜里犒勞將士的上言,一件是王僧綽所查到的歷代廢太子諸王的典故。看著看著,劉劭不由驚出了一身冷汗。江湛、徐湛之、王僧綽等人是劉義隆的親信,朝野皆知。但王僧綽與名聲很差的江、徐二人相比,卻大不相同。他好學,有思理,熟悉朝典,具大成之度,雖少年得志,卻從不以才能地位自傲,故深得人心。他又是劉劭的同母姐東陽公主的丈夫,所以劉劭很器重他,即位后任其為吏部尚書,專掌選官重任。沒想到他也是廢太子另立之謀的積極參與者,看來真不能輕易相信一個人哪!一想到此,劉劭的面部表情變得越發冷峻,立即下令: 收捕殺死王僧綽! 他又想起幾位平時就很討厭的王侯: 長沙王劉瑾、桂陽侯劉覬、新渝侯劉玠、臨川王劉燁,便誣其與王僧綽謀反,將他們殺死。他的三弟武陵王劉駿正率軍在外,劉劭對他最不放心,便親手寫一密詔,令沈慶之帶詔前去殺害劉駿。
不久,武陵王劉駿起兵討伐劉劭的消息傳到了京師建康,而協助其舉兵的就是劉劭派去的大將沈慶之。劉劭心中很是懊悔,埋怨自己又一次認錯了人,沈慶之是先朝舊臣,怎會跟自己一心! 但此時劉劭并不心慌,他根本未把那個體弱多病、自小就不得父愛的異母弟弟劉駿放在眼里。他自信自己的軍事指揮才能,對朝士夸下海口:“卿等只要助我理文書即可,不必措意戎旅之事,若有寇難,自有我來對付,就只怕賊虜不敢動彈!”
南譙王劉義宣、雍州刺史臧質、司州刺史魯爽舉兵應劉駿,四方兵起,共同討伐劉劭。這時,劉劭才知形勢嚴峻,開始緊張起來,忙下令戒嚴,布置防衛。怕城內大臣逃奔劉駿,便將其全部聚于臺城之中。又將江夏王劉義恭移到尚書下舍,劉義恭的兒子關在侍中下省,嚴加防守。
武陵王劉駿討伐劉劭的檄文到達建康,劉劭讀著檄文,臉色鐵青,上面列舉他行巫蠱、弒君父的種種罪行,言詞犀利尖刻。他生氣地把太常顏延之叫到跟前,把檄文往其面前一扔,把眼一瞪: “你看看,這是誰寫的?”顏延之拿起檄文默默讀了一遍,低頭施禮道: “是顏竣寫的。”顏竣是顏延之的兒子。劉劭氣惱地說: “言辭何至于此。”顏延之忙答: “顏竣尚不顧老臣,安能顧陛下!”劉劭聽了,才稍稍消了一點氣。他下令: 將武陵王劉駿之子關在侍中下省,南譙王劉義宣之子押于太倉空倉。又欲下令盡殺雍州、荊州、江州三鎮士民家口,劉義恭、何尚之都勸道: “凡舉大事者不顧家,再說這些人多是受人驅迫,今忽然誅其室累,正足以堅其意志。”劉劭一聽言之有理,便下詔書宣布,對參加起兵的三鎮士民,概不追究。
蕭斌建議劉劭率水軍迎敵,與劉駿軍決戰,不行的話,則保據梁山。江夏王劉義恭雖身在建康,明助劉劭,卻伺機暗助劉駿、劉義宣等。他知道劉駿等起兵倉促,船舫陋小,不利于水戰,便向劉劭獻策說:“劉駿年少,未經軍旅征戰,又遠道而來,軍旅疲敝,我宜以逸待勞。今遠山梁山,則京都空虛,如果隨王劉涎從會稽乘虛而入,可能為患不淺。不如養精蓄銳,割棄南岸,柵斷石頭津,此為先朝舊法,不愁賊不破。”劉劭點頭稱善。蕭斌急了,厲聲道: “南中郎 (武陵王劉駿當時為南中郎將、江州刺史) 二十年少,能建如此大事,決不可輕視! 沈慶之甚曉軍事,柳元景、宗慤屢立戰功,形勢如此,實非小敵。只有趁人情未散,尚可決力一戰,端坐臺城,怎得長久!今主、相咸無戰意,豈不是天要我敗!”無奈劉劭主意已定,不聽勸告,蕭斌傷心告退。
柳元景率軍來到新亭,依山筑壘扎營。劉劭的龍驤將軍詹叔兒偵知柳元景軍立足未穩,營壘未立,勸劉劭出城,劉劭不聽。待他調兵遣將攻新亭時,新亭營壘已固。劉劭親自登朱雀門督戰,其將士在重賞之下,皆殊死搏戰,眼看將要攻克敵壘,不知何故,魯秀竟錯擊退鼓,將士頓時停止進攻,而柳元景軍卻乘勢出擊,劉劭將士潰不成軍。劉劭重新組織余眾,親自攻壘,又被擊敗,死傷超過前戰,士卒倉惶爭赴死馬澗,尸體塞澗,澗水溢出。劉劭親手刀斬退兵,但兵敗如山倒,根本無法阻止,只好狼狽逃回宮中。
眼看大勢已去,劉劭所信賴的魯秀、褚湛之、檀和之等也南奔投靠劉駿去了。此時,臺城內人心離散,江夏王劉義恭單騎南奔,自東掖門出,于冶渚過淮。劉劭急派騎兵追討,跟隨劉義恭逃跑的有其佐史義故二千余人,幾乎全被殺死,劉義恭逃免。劉劭大怒,殺劉義恭諸子。面對眾叛親離的局勢,劉劭惶懼無計,只好求助于神靈。以輦迎蔣侯神像入宮,叩頭乞恩,拜為大司馬,封鐘山王; 又拜蘇侯神為驃騎將軍,要他們保佑自己打勝仗,消滅武陵王劉駿。
走投無路的劉劭聞知劉駿已至新亭,即皇位,又恨又怕。此時大軍壓境,剛投奔劉駿的魯秀又充當了攻城的急先鋒,募集勇士攻克朱雀航,由劉劭任命主持軍事的王羅漢聽說官軍渡航,立即率部下投降,秦淮河沿岸的守兵全放仗逃奔,器仗鼓蓋充塞道路。夜里,劉劭閉守臺城六門。城中已經混亂不堪,文武將吏爭相踰城出降,劉劭已到了眾叛親離山窮水盡的地步。正在忙亂之中,左右趕來,告訴他蕭斌也已率部投降了。劉濬送來急信,要他以船載寶貨,從海路逃跑。劉劭讀了,凄然一笑,搖了搖頭。他知道,人心已失,逃也逃不掉了。
劉駿諸軍攻入臺城,被劉劭拘禁的七王號哭而出。劉劭不知如何是好,慌慌張張逃到武庫的一口井中,藏了起來,被隊副高禽抓獲。劉劭戰戰兢兢問:“天子現在何處?”高禽答: “近在新亭。”來到殿前,臧質一見劉劭便放聲慟哭。劉劭說: “我現今為天地所不容,丈人為何為我哭泣?” 又問: “可否啟奏天子,讓我遠徙?”臧質答: “主上自會有所安排。”于是綁縛劉劭,送出軍門。來到牙下,劉劭據鞍四下顧望,江夏王劉義恭與諸王都到近前來看。劉義恭責問道: “我背逆歸順,有何大罪,就一下子殺我十二兒?”劉劭不敢正視劉義恭,低頭答道:“殺諸弟,此事是我負阿父。”江湛的妻子庾氏看見劉劭,在車上指著他大罵不止,其他人也在一邊責問他。劉劭氣得厲聲喊道:“你們不要再煩我了!”他所立的太子及另三個兒子被斬,接著,行刑士兵將他押赴刑場。臨刑前,劉劭絕望地對天嘆道: “沒想到宗室一至于此。”卒年28歲。史籍對劉劭弒父自立的行為大加鞭撻,稱其為 “元兇”。
上一篇:圣祖愛新覺羅玄燁
下一篇:太子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