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王劉玄
天鳳四年(17),新朝統治下的鄂西一帶發生饑荒,餓莩遍地,人們為了活命,鋌而走險,扯旗造反。他們擁戴王匡、王鳳為首領。馬武、王常、成丹等人紛紛前來投奔。他們聚集綠林山 (今湖北大洪山),號為 “綠林軍”,數月之間,起義隊伍發展到七、八千人。
王莽的荊州牧聞訊,派遣了兩萬大軍前去圍剿。云杜 (今湖北京山縣北) 一戰,官軍大敗。綠林軍從官軍手里繳獲了大量的軍械和糧食,發展壯大了自己。他們四處出擊,攻城掠地,人數超過了5萬。
地皇三年(22),瘟疫降臨鄂西。綠林軍離開山林轉戰他地。王常、成丹帶領一部分人西進,號 “下江兵”; 王匡、王鳳、馬武、朱鮪、張卬 (ang) 率領一部分人北上,號“新市兵”。新市兵進攻隨縣,久圍未克,平林 (今湖北隨縣東北) 人陳牧、廖湛聚眾數千,響應新市兵,號為 “平林兵”。
一天,有一個人前來投奔陳牧率領的起義軍。這人名叫劉玄,字圣公,舂陵 (今湖北棗陽縣南) 人,是劉邦的后裔。他父親叫劉子張,娶平林何氏的女兒為妻。劉玄有個弟弟,被仇人所殺。劉玄便糾集一邦朋友,欲替弟弟報仇。一天,他宴會諸友,并邀請當地的治安官——游徼(jiao)赴宴。一個客人說醉話,要把游徼大人用來做湯喝。游徼把這個客人綁起來揍了一頓,大怒而去。劉玄生性懦弱,膽小怕事,見忤怒了治安官,恐遭不測,就跑到平林縣城躲避去了。當地官吏見劉玄逃跑了,就把他父親劉子張抓了起來,關進監獄。劉玄聽說老父被抓,便放出風聲,說他已病死,還做了一具棺材,讓人運回老家安葬。官吏聽說劉玄死了,就把劉子張放了出來。
詐死的劉玄東藏西躲,四處漂泊。后來他聽說平林人陳牧扯起了反旗,便前來投奔。
陳牧收留了他,還委他一個官職——安集椽,這是一個安集軍隊的官。
不久,劉玄的堂兄弟劉縯 (yan)、劉秀在南陽起兵,組成一支“舂陵兵”。他們與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并肩作戰,大敗王莽軍隊。
綠林軍派系很多,無所統一。為了協調行動,各路義軍都主張設置上個最高統帥。新朝皇帝的位子是篡奪漢家的,各路義軍以都反新復漢相號召。所以,綠林軍將士決定立一個姓劉的人做皇帝。人選有兩個: 一個為劉縯,一個是劉玄。劉縯生性慓悍,粗獷豪爽,不拘小節,相當一部分人主張立劉縯。新市兵和平林兵忌憚劉縯,主張立劉玄。他們擁立劉玄為 “更始皇帝”,造成既成事實,劉縯和他的擁護者不得不默認。
地皇四年 (23),劉玄在清水之濱登壇稱帝,朝見群臣。他面對壇下那群糾糾武夫,羞愧流汗,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接著,宣布建元“更始”,拜王匡為定國上公,王鳳為成國上公,朱鮪為大司馬,劉縯為大司徒,陳牧為大司空,還設置了九卿、諸將。
登基大典結束后,諸將分頭作戰。平林兵圍攻新野,久攻不克。新野縣宰登上城墻,對攻城的平林兵說: “司徒劉縯親自來,我們就投降。”劉縯來后,縣宰開門迎降。劉縯乘勝進克軍事重鎮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今河南南陽)。與此同時,王鳳、王常、劉秀等領兵北上,攻占昆陽 (今河南葉縣)、定陵 (今河南舞陽)、郾 (今河南郾縣) 等地。
起義軍的節節勝利,使王莽驚恐萬狀,他派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率新朝軍隊主力圍剿綠林軍。于是發生昆陽之戰。昆陽城中,王鳳、王常、劉秀的軍隊只有八、九千人,諸將震恐。劉秀定計: 王鳳、王常統兵固守,他與宗佻、李軼等13人出城搬兵。援軍到達后,與城中守將里應外合,大敗官軍,王尋作了起義軍的刀下鬼,王邑率殘兵敗將逃回洛陽。
昆陽一戰,殲滅了王莽軍隊的主力。劉縯、劉秀兄弟,威名大震。更始君臣感到:劉縯兄弟是榻旁之虎,須盡快除掉。于是,更始皇帝在宛城大會諸將,欲借機誅劉縯。會上,更始皇帝贊嘆劉縯的寶劍,叫劉縯解下來呈給他看看。劉縯把劍呈上、但懦弱的更始帝膽怯了,不敢對劉縯下手。他手下的一個管司法的官吏——繡衣御史申屠建呈上一塊玉玦 (jue),示意他盡快決斷。然更始皇帝終沒敢下手。
會散了,劉縯的舅舅樊宏對他說: “當初,鴻門宴上,范增舉玦以示項羽,要他下決心殺高祖。今天,申屠建獻玉玦,用心不良吧?”劉縯一笑置之。
劉縯手下有個大將,叫劉稷,勇冠三軍。他將兵在外,聽說更始皇帝想謀殺劉縯,破口大罵: “起兵圖謀大事的,是伯升 (劉縯字) 兄弟。更始帝想干什么?”他的話很快傳到更始君臣的耳朵里。為了安撫劉稷,更始拜他為抗威將軍,劉稷不肯受。更始帝便和諸將陳兵數千人,逮捕劉稷,要殺掉他。劉縯為他說情。在朱鮪等人的一再勸說下,更始帝把劉縯也抓了起來,與劉稷一同殺了。
當時,劉秀領兵在外作戰,聽說兄長被殺,滿懷悲痛,但卻裝作罪犯一樣馳奔宛城謝罪。劉縯的官屬來迎接劉秀,劉秀不說別的,只引咎責已。他不敢為兄長發喪,還裝出一副笑容自若的樣子。更始帝見此情景很慚愧,便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更始帝翦除了心腹之患以后,便下令兵分兩路:定國上公王匡將兵北上,進攻洛陽;西屏大將軍申屠建、丞相司直率兵西進,直叩武關。西路軍進展神速,勢如破竹,逼進武關。這時,武關已落于關中起義軍鄧曄、于匡手中,他們開關迎入西路軍,合兵進攻長安。他們擊敗王莽的反撲,從宣平門攻入長安。長安市民朱弟、張魚也起兵,進攻皇宮。王莽出逃漸臺,義軍隨后追擊。商人杜吳殺王莽,取其綬帶; 有個叫公賓就的校尉割下王莽的腦袋。
不久,王莽的首級傳至宛城。更始帝讓人取來看,他很高興地說:“王莽如果不是這樣,當與霍光齊名”。他寵幸的韓夫人笑著說: “他若不是這樣,陛下能看到他的頭嗎?”更始帝大悅,下令把王莽的頭懸掛在宛城門上示眾。
又一個捷報從洛陽傳來: 北路軍攻克洛陽,活捉王莽的太師王匡和國將哀章。更始帝遂移都洛陽。他的部將們裹著幘,穿著女人的衣服,大掖衣上又加上一件襜褕(猶今之馬夾),趾高氣揚地開進了洛陽。那些新朝的官吏見了這幅打扮,都暗自竊笑,有的人認為這是 “服妖”,將有災變,嚇得跑到邊郡躲避去了。
移都洛陽后,更始帝遣劉秀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持節渡河北,鎮慰州郡。劉秀到河北后,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
更始帝又派人去招降赤眉起義軍首領樊崇。樊崇是瑯邪 (今山東諸城) 人。在綠林軍起義的第二年,他聚眾百余人在莒縣 (今山東莒縣) 起義。他們以泰山為根據地,轉戰黃河南北。這支隊伍作風淳樸,紀律嚴明。他們沒有文書、旌旗、部曲、號令,只以言語相約束。起義軍領袖也沒有什么高貴的稱號,最高統帥稱“三老”,其次為“從事”,再次為 “卒史”,彼此之間稱“巨人”。地皇三年 (22) 四月,王莽派心腹更始將軍廉丹和太師王匡統兵10萬,進剿義軍。為了同官軍相區別,他們把眉毛涂成紅色,號稱“赤眉軍”。成昌 (今山東東平西)一戰,官軍大敗,赤眉軍乘勝西進,人數發展到十幾萬人。更始帝移都洛陽時,樊崇率部進軍濮陽 (今河南濮陽西)。更始皇帝派遣使者招撫樊崇。樊崇聽說漢室復興,便把大軍留在濮陽,帶著20多個將領去了洛陽。更始帝封他們為列侯。這是個空頭支票,只有爵位,沒有國邑。留在濮陽的大軍發生騷亂,樊崇等溜回濮陽。
占據長安的西路軍首領申屠建、李松,自長安送來皇帝的車馬和服裝,請更始帝移都長安。更始二年 (24) 二月,更始帝自洛陽遷都長安。更始帝入居長樂宮,升前殿朝見諸將。這位天子羞赧不堪,不敢仰視諸將,把頭低得低低的,竟是一副無地自容的樣子。后來,又來了幾位將領,更始帝抬頭問他們搶了多少東西。在他左右侍奉的官吏,大多是老官僚,相顧驚詫。
李松和趙萌勸更始帝分封諸侯為王。朱鮪援引漢高祖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遺訓,反對分封異姓為王。更始分封劉氏宗室劉祉等6人為王,接著,又封王匡等14名將領為王。唯有朱鮪不肯接受膠東王的封號,更始帝便任命他為左大司馬,派他和李鐵、李通、王常等鎮撫關東。又拜李松為丞相,趙萌為右大司馬,共秉內政。
更始帝納趙萌之女為夫人,很是寵愛,遂委政于趙萌。他自己終日在后庭與諸嬪妃飲酒作樂,不問政事。群臣有事向他奏報,他總是醉如爛泥,不能朝見群臣。有時,就叫侍中坐在帷帳內接見群臣。群臣聽出不是更始帝的聲音,非常生氣,說:“成敗還未可知,就這樣放縱!”更始帝寵愛的韓夫人,嗜酒好飲,常與更始帝對飲,見到有大臣來報政事,她就罵道:“皇上剛剛坐下來與我飲酒,你們早不來,晚不來,偏在這時來奏報。”起身擊壞了書案。
右大司馬趙萌弄權,威福自斷。有個郎官彈劾趙萌專權跋扈,更始帝拔劍斬了這個郎官。自此以后,再也沒人敢奏劾趙萌了。有個侍中忤怒趙萌,趙萌喝令推出去聽了。更始帝為侍中說情,請留他一條性命,趙萌不予理睬,堂堂的天子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要救的人被拉出去殺了,竟束手無策。李軼、朱鮪擅命東關,王匡、張卬專斷三輔。他們任用的官吏,大多是出身微賤的起義者。官僚地主編了一首歌謠來嘲諷這些新貴:
灶下養,中郎將。
爛羊胃,騎都尉。
爛羊頭,關內侯。
軍師將軍李淑上書,說公卿大臣都是戎武出身,尚書等官員都是庸伍出身,做個亭長,抓個盜賊或許能行,怎么能讓他們治理國家呢?他建議罷黜小人,延用英俊。更始帝聽罷,龍顏大怒,把李淑關進了監獄。
更始皇帝的懦弱無能,引起諸將的不滿。
這年的歲未,一支農民起義軍挺進關中,這就是赤眉軍。原來,樊崇等溜回濮陽后,指揮軍隊攻城掠地,隊伍發展到30多萬人。赤眉軍多為山東人,他們想打回老家去。樊崇等思忖: 一旦舉兵東向,士兵各奔鄉里,軍隊就渙散了。于是,決定西攻長安。他們把軍隊分為30營,一營一萬人。進至華陰 (今陜西華陰),赤眉軍擁立漢宗室后裔、15歲的牧童劉盆子為帝,建元“建世”,以徐宣為丞相,樊崇為御史大夫,逄安為左大司馬,謝祿為右大司馬。
就在赤眉軍逼進長安時,更始政權發生了內哄。
王匡、張卬對諸將說: “赤眉近在華陰,旦暮且至。我們只守著長安一座孤城,厄運不久就會降臨,不如勒兵掠劫長安城中的財富,東歸南陽,收編宛王劉賜等人的軍隊。若無法立足的話,就退入湖池中做盜賊。”申屠建、廖湛等皆以為然。他們一起入宮勸說更始。更始不答應,派王匡、陳牧、成丹、趙萌和李松率軍阻擊赤眉軍。
張卬、廖湛、隗囂、胡殷、申屠建等合謀,打算在立秋那天大閱兵時劫持更始,迫他答應。侍中劉能卿將這消息奏報了更始帝。立秋大閱兵那天,更始裝病不出來,派人宣召張卬等。張卬、廖湛、胡殷、申屠建應召入宮,更始帝準備對他們下手。但隗囂還未到,更始帝便讓張卬四人在外庭等侯。他們發現情況異常,張卬、廖湛、胡殷沖出皇宮,申屠建被殺。張卬、廖湛、胡殷勒兵劫掠長安東、西市,黃昏時又統兵攻入宮中。更始帝帶著妃妾逃出皇宮,東奔屯軍于新豐 (今陜西臨潼北) 的趙萌。
驚慌未定的更始帝懷疑王匡、陳牧、成丹與張卬等同謀,想借召見之際把他們除掉。陳牧、成丹先到,被斬首。王匡將兵逃入長安,與張卬等會合。李松、趙萌率軍攻打長安,兩軍混戰了一個多月,王匡、張卬敗走。更始帝還宮,下榻長信宮。
赤眉大軍乘更始政權內哄之機,推進到高陵(今陜西高陵)。王匡等迎降,于是聯兵進攻長安。更始帝派李松出戰,大敗,死傷2000余人,李松被俘。
李松的弟弟李汛,任城門校尉。赤眉派人對李汛說:“打開城門,留你哥哥一條活命。”李汛開門迎入赤眉。更始皇帝聞訊,單騎從廚城門 (長安城北邊中門) 出逃。一群妃妾在后面連呼帶喊: “陛下,當下馬謝城!”更帝下馬拜謝,復上馬逃竄。
右輔都尉派兵保衛更始帝,實際上是把他軟禁起來。赤眉宣布:“劉圣公投降,封他長沙王。過了20天,不再受降。”更始帝連忙派劉盆子的哥哥劉恭去赤眉軍表示愿意投降。赤眉派大將謝祿受降,更始帝肉袒詣長樂宮,奉上璽綬。劉盆子下令把更始推出去斬首,劉恭、謝祿為他說情,劉盆子不允。劉恭喊道: “臣力救不得,請先死!”拔劍欲自刎。樊崇奪下他的寶劍,赦免了更始帝,并封他為長沙王。長沙王劉玄居住在謝祿的軍營中。
赤眉劫掠三輔,居民思念更始帝。張卬對謝祿說:“有很多人想救出長沙王,另立旗幟。一旦把他救出去,糾兵反攻,對我們十分不利。”于是,謝祿派他的衛士和長沙王一起去郊外牧馬,暗令衛士縊死他。劉恭聞訊,乘夜收斂其尸體。后來,劉秀詔令大司徒鄭禹把劉玄葬在漢文帝的陵墓——霸陵的陵園內。
劉玄有三個兒子: 求、歆、鯉。建武二年 (26),劉求兄弟陪同母親去了洛陽,劉秀封劉求為襄邑侯,劉歆為谷孰侯,劉鯉為壽光侯。
上一篇:濟北王慕容泓
下一篇:簡文帝司馬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