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華
清代狀元多出自南方,北國寥寥無幾。在北國僅有的幾個狀元中,陳德華是其中之一。
陳德華,字云倬,直隸安州(今河北安新)人。陳德華性恭儉,動循禮法,深受封建倫理的熏陶; 他勤奮好學,嗜書如命。這使他既有受人禮贊的品德,又有為人稱頌的學識。雍正年(1724)四月,甲辰科殿試,陳德華一舉奪魁,成為雍正朝第二位狀元。
這年,陳德華年二十有八。
此科進士共299人,后來出了王安國、尹會一等一批名臣。王安國,高郵(今屬江蘇)人,會試第一名,即會元; 殿試第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官至吏部尚書。尹會一,博野(今屬河北)人,第二甲第29名,官至吏部侍郎。
299名進士中,最有作為的要數陳德華。
中狀元后,陳德華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雍正四年,老父病故,陳德華辭官回家,服喪3年。雍正七年,服滿回京,充任日講起居注官,隨從當朝天子愛新覺羅·胤禛出席各種重大的政務、禮儀活動,筆錄于簿,按年編次《起居注》,為皇帝的近臣。雍正九年,遷贊善,成為東宮春坊的一名官員。不久,擢為翰林院侍讀學士,提督肇慶(府治高要,今廣東肇慶)、高州(府治茂名,今廣東高州)學政。雍正十年,調任廣州(府治番禺、南海,今廣東廣州)、韶州(府治曲江,今廣東韶關)學政。雍正十一年,老母病死,回籍服喪。雍正十二年,世宗特命陳德華入京,充任《大清一統志》館副總裁。
在雍正朝,陳德華的官位屢有升遷,但都不高。
他仕途走運是在入乾隆朝以后。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夜,世宗皇帝駕崩,皇四子愛新覺羅·弘歷承嗣大位,年號“乾隆”,是為高宗。是年,高宗年24歲,血氣方剛,欲有所作為,故廣求人才。陳德華是雍正二年狀元,品行端正,學識淵博,已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是個難得的人才。乾隆元年(1736)十月,陳德華出任詹事府的長官——詹事,入上書房教習皇子讀書識字。十一月,擢為刑部右侍郎。乾隆四年正月,遷為戶部尚書。
陳德華成為當朝一品大員。
這年,他年四十有三。
陳德華居官恭謹,不巴結權貴,不結交富豪。他出任戶部尚書的第二年,京師有個叫俞君弼的大富豪死了。此人生前與公卿大臣過往甚密,陳德華未曾至其門。俞君弼死后,百官多前往吊唁。高宗聞訊,龍顏大怒,命員追查,沒去的僅陳德華等數人。
由此,高宗更加賞識陳德華。
乾德七年七月,陳德華調兵部任兵部尚書。
第二年,陳德華遭受了入仕以來的第一次挫折。
事情的起因在他的弟弟陳德正身上。
當時,陳德正任陜西按察使,主管陜西省的司法刑獄,正三品。有個叫王之博的人,他的幼女被人勒死,官府抓了一批涉嫌者。陳德正濫用酷刑審訊,陜西省的長官巡撫塞楞額上疏彈劾。陳德正害怕了,寫了一道密折準備上呈高宗申辯,他把密折連同按察司的公文先送給兄長陳德華,與他商量。陳德華認為弟弟已被彈劾,理應等候調查、處理,遂將密折、公文退還。
陳德正、陳德華兄弟倆的舉動被人告發。
高宗龍顏大怒,下詔切責道: “陳德正把密折及公文派人送來京師,與他哥哥陳德華商量是呈上還是不呈。陳德華既然想駁回他的密折、公文,為什么不奏告朕?況且陳德華身為朝廷大臣,既然深知弟弟的舉動不對,就應當據實奏參,然而他卻隱匿不告發,直到朕詢問,才說有這回事。大臣事君,豈容如此詐偽?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是合乎情理的,朕并非不倡導此風,只是君臣間的關系實比兄弟重要。命將陳德華交吏部嚴加處置。”吏部提議將陳德華革職,高宗予以寬赦,命降官為兵部右侍郎。
他在兵部右侍郎位干了4年,到乾隆十二年,因瀆職被罷官。
這年,高宗巡幸回宮,陳德華沒與大臣一同侍奉值班,高宗指名叫他,很久才到。高宗大為光火,褫奪陳德華的官職。
陳德華成了一介平民,回到故鄉安州。
2年后,即乾隆十四年正月,高宗起用陳德華為都察院的副長官——左副都御史,并命他入上書房教習。但直到七月,他未曾入上書房教習。高宗詢問,他推說肚子痛。七月,高宗下詔切責說: “陳德華身為師傅,自任職以來,未曾入上書房教習皇子。及經詢問,他以肚子痛為辭,難道他每天都肚子痛嗎?瀆職之咎,實無可推卸。命吏部議處。”吏部奏請革職,高宗命從寬留任。
乾隆二十年的一天,高宗偶至上書房,沒聽到皇子的讀書聲。經查詢,擔任教習職務的大臣多半瀆職,陳德華是其中之一。高宗大怒,下詔責斥諸臣,詔奪陳德華3年俸祿。
2年后,即乾隆二十二年,陳德華升為工部侍郎。二十四年,遷為禮部尚書,再次成為一品大員。
乾隆二十九年,陳德華以病乞休,高宗詔準。
這年,陳德華年六十有八。
陳德華結束了他41年的仕宦生涯,回到了故鄉。
乾隆三十六年,皇太后八旬壽辰,高宗命繪《九老圖》,陳德華入焉。
乾隆四十四年,陳德華病死,享年83歲。
上一篇:陳循
下一篇:陳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