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分封,敗也分封
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懷德維寧,宗子維城。毋俾城壞,毋獨斯畏。
——《詩經·大雅·板》
西周建國,分封天下,八百諸侯,威震天下。
分封制對西周的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將這個王朝從奴隸制度中解放出來,而到了東周時期,固有的分封傳統則成了東周王室的催命符。東遷后的周王室沒有東西可以賞賜給臣下,那么就只能給他們土地和名分了。
平王東遷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東遷的都是貴族和王室直系成員,鎬京周邊地區的廣大百姓并沒有跟隨平王一起東遷,也就是說,雖然擺脫了戎狄的騷擾,但是周王室徹底喪失了成為一個國家的資格——一個拋棄其國民的政權,怎么能夠興盛呢?
而且,因為本身的力量虛弱,那么周王室能夠依賴的就只有諸侯的支持和天下共主的這個名分了。
東遷過程中,三位諸侯立下了汗馬功勞,分別是晉文公、鄭武公、秦襄公。這三個諸侯國本身并不強大,只不過位置靠近王室直屬領土,所以近水樓臺先得月,獲得了這次“勤王”的功勞。
先說西面的秦襄公。秦當時還不是一個國家,其首領的爵位不高,只是大夫,而且因為其血統和周王室沒有關系,在傳統諸侯國看來,秦不過是戎狄中稍微文明一點的部落,所以不能得到周王室的信任。此次東遷行動,秦襄公因為地緣關系,審時度勢,旗幟鮮明地支持周平王,因此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并說:“犬戎兇惡無道,掠奪我們岐、豐的土地,只要秦國能攻打并趕走西戎,就可以占有那些土地。”表面上來看,周平王是拿被戎狄人占領的土地來賞賜部下,鼓勵部下進取,自己沒有損失。實際上,這個分封則讓周平王丟盡了政治上的分數。岐山是西周王室的發源地,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而且周平王將它送給秦國,那么基本上就堵住了東周重返故土的道路。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西周時代,只有周王室才有名義去消滅某個國家,只有天子才有權力決定和誰作戰,而現在周平王與秦襄公盟誓,將和戎狄作戰的權力和獲勝的戰利品全部劃分給秦襄公,這就給了其他諸侯一個信號,周天子再也不是天下唯一一個可以做決定的人,只要諸侯有力量,就可以隨意攻擊。
第二個大功臣晉文侯很明確地接受了這個信號,并且迅速地作出了反應。
知識鏈接 彤弓
彤弓就是涂了紅色顏料的弓。中國人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學會了使用紅色顏料,并將這些顏料廣泛應用在木器和陶器上。但是,這種紅色顏料是非常珍貴的,所以紅色也就成了地位尊貴人特有的顏色。在西周時期,只有周天子可以使用紅色的器皿。平王賜給晉文侯彤弓等于變相賜予了天子的權力。
晉國出自于周王室,晉文侯在平王東遷中的功勞得到了更大的賞賜。周平王為嘉獎晉文侯“定天子”之功,作《文侯之命》一文,并賜給晉文侯“秬鬯一卣;彤弓一張,彤矢一百,盧弓一張,盧矢一百,馬四匹”,贊揚晉文侯是促成他安于王位的人,勉勵晉文侯能像周文王、周武王時的賢哲們一樣盡心輔佐王室,繼承列祖列宗的優良傳統,治理好自己的國家。
不過,這些禮儀性的東西對一個大國諸侯來說是不夠的,平王東遷后,晉文侯輔政,一方面盡力地開拓洛邑好安頓周王室,另一方面則不停地帶領晉國人向山西汾水流域擴張領土。而這種行為在開始并沒有拿到周平王的許可證,只有在之后,周平王視而不見,默認了這種擴張。也就從這個時候起,晉文侯從天子手中悄悄偷走了征伐一方的權力。
東遷過程的第一功臣是鄭武公,他付出更多,收獲也更多。
他親自率領三百乘的軍隊,為周平王浴血拼殺,在戎狄人的包圍中保護了整個周王室,而且在東遷之后一直率領軍隊威懾四方蠻夷。從血統上來看,鄭武公和周平王的血脈最親近,于是鄭武公也獲得了輔政的資格,擔任周王室的卿士。
作為執掌周王室軍事大權和鄭國大權的諸侯,鄭武公有著更大的便利和野心,也毫不掩飾地進行擴張活動。他先后攻滅東虢國和鄶國,吞并周邊鄢、蔽、補、丹、依、弢、歷、莘八邑(千人聚居點)。在周平王的視線范圍內,大肆擴張,徹底阻擋了周王室向東、南兩個方向的發展空間。
就在周王室被鄭、秦、晉四面包圍,生存空間被擠壓的同時,周王室內部還產生了分裂。
周平王“隱性帶路黨”行為,間接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幽王,這是為傳統禮法秩序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在周平王繼位同時,周幽王的寵臣、諸侯虢石父率領一些小諸侯擁立周幽王的兄弟余臣為天子,是為周攜王,周王朝出現兩王并列的局面。
周攜王和虢石父的勢力本來就位于洛邑周邊地區,現在周平王被迫東遷。新來者和土著更是水火不容。然而周王室已經衰落了,雙方都無力發起一場戰爭來吞并彼此,所以彼此相安無事。
公元前760年(周平王十一年),完全占領了汾水流域的晉文侯為了討好周平王,向周平王建議說:“天無二日,國無兩王。攜王雖為先王子嗣,沒有得到天下諸侯公認而擅自稱王,實屬叛逆行為,應當予以討伐。”然后,在周平王還沒有反應過來前,就派出了軍隊。
周攜王也沒有反應過來,他很清楚周平王的力量,更沒有想到晉文侯膽大到自己動手。周攜王集團里的君王大臣到平民百姓都沒有絲毫的戰爭準備,被晉軍的突然襲擊打得暈頭轉向。晉軍很快攻入城中,到處殺人放火,街頭巷尾尸橫遍地,慘不忍睹。晉文侯親自指揮軍隊攻入王宮,隨即逼迫周攜王自刎而死。
晉文侯下令將幸存者驅趕出城,命令士兵將貴重財物、典籍圖書等全部搬運回晉國,然后放火焚燒王宮和城中所有的房屋,整個惠邑王城變成了火海,很快變成了一片廢墟。
本來周王室分裂是周天子內部的事情,就算兄弟吵架,也輪不著臣(本意為奴隸的一種)來插手。而這時,一個名義上是天子的人能被諸侯逼迫而死,那么這個周也就只剩下空殼了。
兩王局面結束后,并沒有像周平王想象的那樣,周王室團結一心,奮發圖強,反而讓周王室的虛弱徹底暴露在世人面前,而東周亂世也隨著中央權威的喪失而逐漸拉開帷幕……
上一篇:情欲的力量:巫臣降晉-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我是南蠻-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