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署建筑·淅川荊紫關協鎮都督府
荊紫關協鎮都督府位于淅川縣荊紫關鎮古街道南側中學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荊紫關鎮古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荊紫關位于長江重要支流丹江一側,處中原通向山陜、湖北、云貴川的交通要道,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中國南北商品周轉沖衢。西漢時期,荊紫關稱“草橋關”,南宋改稱為“荊籽關”,明清改為“荊紫關”。
荊紫關在明朝前期“康衢數里,巨室千家,碼頭上百艇接檣,千蹄接踵,熙熙攘攘,異常繁華”。明成化十年(1474),官府為加強對荊紫關的管理,在此設置了巡檢司,有營千總鎮守。清代政府亦極為重視荊紫關,將此地作為一個特殊地域實行綜合管理。清嘉慶初年為鎮壓白蓮教起義,設置了威武森嚴的協鎮都督府。據《清史稿》記載:“河南設總兵三人,南陽鎮,順治六年置。副將二人,荊紫關協,嘉慶六年置。”據《中國清代營房史》記載,嘉慶十六年(1811)擴建荊紫關協衙,規模較大,僅協營校場占地就達到132畝(8.8h㎡),另有演武廳三間,正后房三間。廳前有號令臺一座,帥旗桿一根,照壁一座,規模在同級衙門中較為罕見。1944年5月,河南大學曾遷址荊紫關,幫助荊紫關創辦了七七中學,協鎮都督府位于校園內。
協鎮都督府坐北朝南,占地約1.33h㎡,現僅存建筑四棟。門樓三間,硬山式,灰瓦頂,明間設門樓,門樓高出門房屋頂為歇山式。門樓后兩側為廂房,各面闊三間,單檐硬山式建筑,灰瓦頂。正房位于北部,原為“工”字形,現僅存中部廊房,面闊三間,進深七步架,單檐歇山式卷棚頂。正房尚存建筑基址和青磚圍墻。
荊紫關協鎮都督府是河南僅存的清代綠營駐防衙門遺存。
道房門樓(文宣提供)
道房(文宣提供)
總平面圖(文宣提供)
主體建筑(文宣提供)
上一篇:道教建筑·??h碧霞宮
下一篇:佛教建筑·淅川香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