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韞玉
江南名城吳縣(今江蘇蘇州)是出狀元較多的地方,有清一代,這里出了7名狀元,石韞玉是其中之一。
石韞玉,字執如,號琢堂,晚號“獨學老人”,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少力學,文名頗響。24歲那年考中鄉試,成了一名舉人。但在來年的會試中落第了。他沒有氣餒,繼續參加角逐,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第五次,都名落孫山。乾隆五十五年是乾隆皇帝8旬大壽,為了慶祝壽辰,特地舉行一次“萬壽恩科”。石韞玉第六次踏進禮部貢院考場。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3場考試下來,石韞玉榜上有名。四月二十一日殿試,石韞玉一舉奪魁,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第61位狀元。
此科進士共97人,后來出了一批名人。如第一甲第二名、陽湖(今江蘇常州)人洪亮吉,后來成為學問大家,著作等身。石韞玉是他們當中最有成就的人之一。
中狀元后,石韞玉按慣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開始了他17年的仕宦生涯。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石韞玉中狀元后兩年,奉命出任福建鄉試正考官。鄉試結束,出任湖南學政。學政任期3年,任滿回京,乾隆皇帝已禪位嘉慶,石韞玉奉詔充任日講起居注官,隨同皇上參加各種重大的活動,筆錄皇上的言行,成為嘉慶皇帝的近臣。第三年,入值上書房。上書房在乾清宮左,是皇子、皇孫讀書的地方,教師由皇帝特派,稱“授讀師傅”。石韞玉以出眾的才學膺此職務。不久,出為重慶(府治巴縣,今四川重慶)知府,兼理川東道事務,為政清明,深得士民稱頌。
出任重慶知府的第三年,即嘉慶五年(1800),一支由白蓮教教徒組成的起義軍向重慶府推進。
白蓮教是唐末以來在民間流傳的一種秘密宗教,宣稱世界上存在著明、暗兩種勢力,分別代表善良、罪惡和合理、不合理,兩種勢力不兩立,光明將戰勝黑暗; 教徒都是“天生老母”的兒女,同生死,共患難。隨著清王朝統治的腐敗,白蓮教教徒宣言清朝氣數已盡,號召人們起來推翻這個黑暗的王朝。清廷緝拿白蓮教徒,并借機搜刮民人。嘉慶皇帝即位的當年,忍無可忍的白蓮教徒揭竿而起,形成了綿延川、楚、陜三省的大起義。當時,乾隆皇帝雖已禪位嘉慶,但仍以太上皇的身份操縱著帝國大權,他敕令川、楚、陜督撫將軍全力圍剿。屢有小勝,然遲遲不能剿滅。嘉慶四年,乾隆皇帝病死,嘉慶皇帝親政,重新調整方略、部署,但一時也難以奏效。嘉慶五年,起義軍的一支強渡嘉陵江,向重慶挺進。
石韞玉聞訊,嚴兵防守。在巴縣東面的土沱鋪,石韞玉率官兵與義軍激戰,義軍受挫,首領戰死。挫敗義軍的進攻后,石韞玉在重慶府大辦團練,督訓技勇,分班訓練,更番休息,有警一呼,便可聚集起民團。義軍不敢入境。
石韞玉的才干引起了勒保的注意。
勒保是嘉慶皇帝任命的負責圍剿白蓮教起義的經略大臣,他奏準嘉慶皇帝,調石韞玉到他的身邊出謀劃策。當時,義軍準備以川、陜、楚三省交界地帶為根據地,分兵10路出擊。嘉慶皇帝經與群臣商議,詔令勒保采取各個擊破的方針,先殲滅一路,再圍剿其余各路。石韞玉說: “今官兵共有3支,而賊兵有10股,若專擊一股,那么,其余各股便無所顧忌,氣焰勢必更加囂張。最好的辦法是分兵四面出擊,遇上一股即以一路兵迎擊。這樣,賊兵無暇征糧,他們沒了飯吃,可不擊而自潰。”勒保道: “好! 馬上命人上疏陳述。嘉慶皇帝詔準。勒保分兵出擊,并堅壁清野,義軍受到重創,形勢急轉直下。嘉慶九年,轟轟烈烈的白蓮教大起義被鎮壓了。
在圍剿白蓮教起義上,石韞玉立下了汗馬功勞。嘉慶皇帝論功行賞,授給石韞玉道員的官銜,賞戴花翎。嘉慶十年,實授陜西潼商道道員。
石韞玉出任潼商道道員時,正值歉年,山西尤劇,米價暴漲,一石至黃金17兩。陜西受災較輕,潼商道一帶的大戶乘機向山西糶賣糧食。一些官員擔心糧食過多地流入山西會影響潼商道民人的生計,建議禁止。石韞玉道: “山西人也是朝廷赤子,我不能坐視他們挨餓。”縱而不問。山西人得食,潼商道的大戶也獲厚利。
任潼商道道員僅4個月,石韞玉便被擢為山東按察使,成為山東省司法長官。
在山東按察使任上,石韞玉克盡職守。在一樁案子的處理上,他的做法引起一些官員的不滿,遭到彈劾,被革職。嘉慶皇帝念他平定白蓮教起義的功勞,賞給他翰林院編修一職,讓他在史館效力。
嘉靖十二年,石韞玉辭官,退隱田園。
他的仕宦生涯從此結束。
這年,石韞玉年方五十有二。
還鄉后,狀元的桂冠和鎮壓白蓮教起義的赫赫功勛使他仍然名重一方,督撫將軍紛紛邀請,倚為左右手。石韞玉出入權貴之門,起初頗為自得,不久便厭倦了,遂閉門不出,擁書自娛。經人邀請,掌教紫陽書院,閑暇時便讀書、吟詩、作文。他給自己規定了每天讀書的數量,不讀完不休息,至老不衰。
道光十七年(1837),退隱田園30年后,石韞玉壽終正寢于吳縣老家,享年82歲。
石韞玉生平律身清謹,未貴顯時,看見有違禮教的書,輒焚之。在家設一座紙庫,名曰“孽海”,以告誡自己讀寫須謹慎。他為人和氣,平易近人。他的文章貫通古今,詩破除唐宋門戶,援筆立就。他特別注重經世致用之學,并以此著稱。他給世人留下了《獨學廬詩文集》一書。
上一篇:石琚
下一篇:秦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