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士
秦大士,字魯一,號澗泉。他的祖先有人在江南做官,遂家當涂(今屬安徽)。曾祖秦應瑚,是個縣學生,娶方氏為妻,時值明末戰亂,以節烈死。祖秦邦璨,清初隨父兄移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從此,秦家在江寧定居下來。父秦倫國,是太學生。秦倫國有7個兒子,秦大士是他的次子。秦大士自幼聰睿好學,10歲便能賦詩作文。年長一些后,兼精書法,篆書、行書、草書俱佳,來求字者絡繹不絕。但他的科考極不順。乾隆十二年(1748)鄉試中舉,在來年的會試中卻落第了。乾隆十六年,他第二次赴京會試,又落第。乾隆十七年,為慶祝皇太后60大壽,特舉行了一次“恩科”。秦大士考中會試,殿試時一舉奪魁,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第44位狀元。此科進士共231名,后來出了若干名人,如第二甲第16名梁同書、第23名翁方綱, 都成為一代名宦。中狀元后,秦大士依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翌年,即乾隆十八年,出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十九年,入值武英殿。武英殿左右直房設有修書處,官修各書都在此校刊裝潢。母死,秦大士回籍服喪。乾隆二十二年服滿,起仕,入庶常館教習庶吉士。庶吉士是從新科進士中挑選的優秀者,進庶常館深造。這年冬,奉命充任皇子們的授讀師傅,在上書房教皇子們讀書。乾隆二十三年,乾隆皇帝考試詞臣(文學侍從官員),秦大士得了第一等第二名,被破格提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乾隆二十四年,逢三年一次的京察(對京官的考查),秦大士名列一等。這年,他還擔任過順天武鄉試的副考官,他錄取的陽曲(今山西太原)人馬全,后成為武狀元,及一代名將。乾隆二十五年,出任會試同考官。二十七年,充任福建鄉試正考官,考試結束,便道回家探望老父秦倫國。二十八年,再次出任會試同考官。事畢,他上疏辭官,乞請回家侍養老父,乾隆皇帝未準。過了5年,老父病死,秦大士回籍服喪。喪滿,因病請假,遂不復出仕。乾隆三十五、三十六年,他兩次入京,祝賀乾隆皇帝、皇太后壽辰,從前的同僚見他精神未衰,勸他復出,被他婉言謝絕。乾隆四十二年二月,秦大士病死于江寧家中,享年63歲。秦大士為人端正,不茍且取容。他少年時工詩、書法,中狀元后更加精益求精。有子三人,長子承恩,進士出身,官至代理按察使; 次子承業,父死時還是一名官學生; 三子承家,還未成人。女三人,長女嫁給內閣中書舍人王彝憲,次女嫁給一個叫汪云森的人,小女尚未許人。秦大士死后,長子秦承恩邀請父親同榜進士、名列第一甲第三名的盧文昭為亡父撰寫了《翰林院侍講學士秦公墓志銘》。
上一篇:石韞玉
下一篇:秦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