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南京之旅·秦淮河·六朝金粉南都煙花
秦淮河,發源于蘇南低山丘陵,全長110公里。它最早的名字叫“龍藏浦”,后來稱“淮水”。相傳,當年秦始皇東巡會稽路過秣陵,發現此地矗立一座平頂方形山(即方山,又稱天印山),形如宮印,似有帝王之氣,便下令“開鑿方山,斷壟為瀆”,引淮水北流,以泄王氣,這樣始有此河。唐時,據此傳說改稱“秦淮河”。其實,秦時所鑿之山乃是方山附近的石壩山,秦淮河自古便為長江的自然支流。
秦淮河分為內河與外河,從東水關入城,經夫子廟、鎮淮橋出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即被稱為“六朝金粉”的“十里秦淮”。東晉以來,這里幾度成為粉黛薈萃之地,南曲靡麗之鄉。歌樓舞榭,駢列兩岸;游船畫舫,紛集河上,使才子騷客迷醉流連,文彩風流傳于后世。
六朝時期,秦淮河兩岸烏衣巷、朱雀橋(遺址在今鎮淮橋)、桃葉渡(遺址在今利涉橋)等地都住著高門大族,如東晉的王導、謝安。珠光寶氣,車馬轔轔。唐時,詩人劉禹錫來此吊古,曾作詩感嘆:“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桃葉渡因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在此迎接愛妾桃葉歸渡并賦《桃葉歌》而得名。以后,文人騷客每臨此,常賦詩唱和,“桃渡臨流”也成才子聚會的勝地。
隋唐時期,都城雖已不在建康,秦淮河仍為豪門享樂游宴場所。晚唐詩人杜牧夜泊秦淮,觸景生情,作《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六朝金粉,艷說當年;南都煙花,盛傳明代。”秦淮風月之盛,首推明代。當時的秦淮河,“紈茵浪子,瀟灑詞人,往來游戲,馬如游龍,車相役也。其間風月樓臺,尊罍絲管,以及孌童狎客,雜妓名優,獻媚爭妍,絡繹奔赴。垂楊影外,片玉壺中,秋笛頻吹,春鶯乍囀”。而尤以“燈船之盛,甲于天下”。《儒林外史》對此有細致描寫。
江蘇南京秦淮河
民國時,仍有燈船泛于秦淮碧波之上,并引來眾多文壇大師為之賦詩作文。1923年8月的一晚,朱自清與俞平伯乘船同游秦淮河,事后各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為題作文描述了當時情景。朱自清的散文一發表,便被譽為“模范的美術文”,以清新、自然之美傾倒了無數讀者。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廈門之旅·靈通巖·六月猶寒花帶雪
下一篇:眷眷中州情·洛陽之旅·關林·關公首級葬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