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顧振樂
顧振樂(1915~ ),字心某,號樂齋,上海嘉定人。書畫家。受家風(fēng)熏陶,自幼喜愛書畫,曾臨摹家藏的徐鄂山水冊頁,幾能亂真。1936年移居上海后,又得名師馬公愚、鄧散木、張石園等人教益,畫藝更趨成熟,書畫名馳滬上 “九華堂”。其作品曾在大陸各地并遠及臺灣多次展出,且兩渡日本,在東京、大阪等地舉辦畫展。曾任《中華書法篆刻大辭典》編委。現(xiàn)為中國書協(xié)會員、上海文史館館員、西泠印社社員、上海科技大學(xué)客座教授。作品有 《顧振樂書畫篆刻集》。
主要書齋號有:蓏遲閣、樂齋等。
蓏遲閣顧振樂題齋名 “蓏遲閣” 含有自謙之意。蓏為瓜類植物的果實,在木曰果,在地曰蓏。“蓏遲” 乃指事業(yè)晚成、碩果遲結(jié)。顧氏自云: “情出于性靈,趣生于筆墨; 八法既明,勤習(xí)成技,別無他途。” 故他晚年不避年邁力衰,曾三上黃山,四登泰岱,畫風(fēng)由早期的細膩秀潤,嬗變?yōu)榇肢E明快。著名園林學(xué)家陳從周贊他“年將八旬,尚能勤于探索; 奮進不已,更為難能可貴”。由此可見 “蓏遲閣” 主人的品格。此為其一。
其二,約20世紀40年代初,顧振樂婚后先育有兩個女兒,直至第三胎方得一個兒子。顧振樂父母望孫心切,為此不免慶賀一番。于是,他便以 “蓏遲閣” 取為齋號。因為得子就意味著遲遲得了果蓏。
顧振樂在書齋中
其三,迄止20世紀60年代,他的兒女多長大,因婚嫁而成家,可新房均設(shè)在父母家,這樣,原來就不寬敞的住房就顯得十分擁擠,吃、喝、拉、睡,全在一處,真可謂 “螺絲殼里做道場”,正巧 “蓏遲閣” 與 “螺絲殼” 三字諧音,于是他自書一幅 “蓏遲閣” 匾額懸于室內(nèi)。
樂齋其意一為取自字號,二為顧氏處世樂觀豁達。著名畫家萬籟鳴每逢見面便說: “樂哉樂哉”,諧音即為 “樂齋”,故名。
蓏遲閣 自題
蓏遲閣 單曉天刊
蓏遲閣 自刊
蓏遲閣 童衍方刊
蓏遲閣張用博刊
上一篇:齋號趣談·顧嗣立
下一篇:齋號趣談·高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