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如洋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金甡是乾隆七年(1742)的狀元。他有三子四女,二女兒嫁給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汪孟為妻。婚后,他們生下一子,取名如洋,后來取字潤民。汪孟
的哥哥汪仲皊無嗣,汪如洋被過繼給伯父為子。
汪如洋少力學,博聞強記。他熱衷于科舉,期望像外公一樣大魁天下。他勵志苦讀,終于如愿,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為慶祝乾隆皇帝70壽辰而舉行的庚子恩科殿試中一舉奪魁,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第56位狀元,距外祖父金甡大魁天下38年。金甡不僅是乾隆七年的狀元,還是會元。汪如洋和外祖父一樣,也榮膺會元、狀元兩頂桂冠。
汪如洋中狀元時,金甡還健在。金甡高興萬分,特賦詩一首祝賀女兒和外孫。詩中說:
當年會狀憐嬌女,今見教出會狀兒!
中狀元后,汪如洋按慣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旋即奉命入上書房充任“授讀師傅”,教皇子、皇孫讀書。乾隆五十一年,奉詔出任山東鄉試正考官,尋即奉命提督云南學政。云南地處邊陲,文化落后,學者苦于無師。汪如洋到任后,每次出題考試都寫一篇范文,待考試結束,把范文發給學生,讓他們誦習,從中找出自己答卷存在的問題。他又奏準朝廷,根據云南的具體情況,把原來的五經同考改為先考一部經書,輪考5年后,再一同考試。他的努力對發展云南文化,起了巨大作用。
學政任期3年,任滿回京不久,就因病去世,年僅40歲。汪如洋英年早逝,士林惜之。
他為世人留下了《葆沖書屋詩集》一書。
他有7個兒子,有一人考中進士。
上一篇:楊維聰
下一篇:汪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