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話劇
以對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戲劇。歐洲通稱戲劇為drama。話劇貼近生活,便于直接逼真地反映現實矛盾沖突。中國話劇于1907年在日本新派劇的影響下產生,時稱文明戲。五四運動以后,歐洲戲劇傳入中國,時稱愛美劇、真新劇或白話劇。1928年由洪深提議定名話劇。郭沫若的《屈原》、《蔡文姬》、《武則天》,田漢的《關漢卿》、《文成公主》,老舍的《龍須溝》、《茶館》,夏衍的《賽金花》、《上海屋檐下》,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等,都是中國現代話劇的名作。
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話劇
以對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戲劇。歐洲通稱戲劇為drama。話劇貼近生活,便于直接逼真地反映現實矛盾沖突。中國話劇于1907年在日本新派劇的影響下產生,時稱文明戲。五四運動以后,歐洲戲劇傳入中國,時稱愛美劇、真新劇或白話劇。1928年由洪深提議定名話劇。郭沫若的《屈原》、《蔡文姬》、《武則天》,田漢的《關漢卿》、《文成公主》,老舍的《龍須溝》、《茶館》,夏衍的《賽金花》、《上海屋檐下》,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等,都是中國現代話劇的名作。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診法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