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學(孔孟荀)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因避宋國內亂,移居魯國。父叔梁紇,母顏氏。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生于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魯國是周公兒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禮樂之邦”的美稱。至春秋末,禮樂仍保存完好。魯國根深蒂固的禮樂傳統對孔子思想的形成很有影響。
孔子幼時常以陳俎豆、設禮容為戲。早年喪父,家境中落,年輕時做過管糧倉、管放牧的小官。他自己也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篇》) 34歲時魯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宮敬書來學禮,從此,孔子開始授徒講學。魯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魯國內亂??鬃硬粷M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擅權,離魯至齊。齊景公曾向孔子問政,孔子答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得到齊景公的贊許。景公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嬰等人的阻撓。不久孔子返回魯國。這時魯國三桓專權,而季氏家臣陽虎、公山不狃的勢力也膨脹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孔子不想從政,便開始整理詩、書、禮、樂,并擴大教學事業,弟子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魯定公九年 (前501),孔子被任為中都宰,頗有政績,“一年,四方皆則之”。于是,由中都宰遷為司空,后又遷為大司寇。正當孔子在魯國企圖實現自己復興周禮的抱負時,定公和執政的季桓子受齊女樂,政局有變,他的理想難以實現,乃借口“燔肉不至”,帶領弟子離開魯國。時孔子55歲。自此,孔子開始了十四年的周游列國的漂泊生涯。他先到衛國,住了十個月。因受衛靈公的猜疑,離衛去陳。經匡時,遭到匡人的圍困。解圍后抵蒲,不久再到衛國。然后由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魋想害他,他只好離宋,經鄭至陳,在陳國住了三年。因陳經常受到晉、楚、吳等大國的侵犯,便再次經蒲至衛。衛靈公曾向他請教兵陣,孔子說:“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后孔子離衛至陳,一年后又由陳遷蔡,在蔡住了三年,后來楚昭王聽說孔子在陳蔡之間,使人迎孔子。陳蔡大夫害怕孔子去楚對陳蔡不利,便派人圍困孔子,致使斷糧。最后楚昭王興師迎孔子,才使其免遭于難。楚昭王想以七百里的戶籍封孔子,遭到令尹子西的反對。不久昭王死,孔子覺得在楚也難以施展抱負,于是又返回衛國。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季康子以幣迎孔子,孔子歸魯。
孔子回到魯國,年已68歲,魯哀公和季康子常向孔子問政,但終不起用??鬃油砟昙芯氖陆逃?,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魯哀公十六年孔子病逝。
孔子的思想學說主要匯集在《論語》中?!蹲髠鳌放c《史記·孔子世家》有關孔子言行的記載,也較可靠,都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與資料。
上一篇:古代舞蹈·于無聲處:古舞史研究概述
下一篇:沈(家本)學·沈學研究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