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咄唶歌》中外哲理詩賞析
棗下何攢攢, 榮謝各有時。
棗欲初赤時, 人從四邊來。
棗適今日賜, 誰當仰視之。
這是一首“雜曲歌辭”,題作《咄唶歌》, “咄唶”(duojie),嘆息聲,是對棗樹境況的感嘆,以棗為喻,諷刺人情之冷暖,世態之炎涼。
起首二句,從棗的盛時寫起。“棗下何攢攢,榮謝各有時”。“攢攢”,一作“纂纂”,聚集貌。意思是當紅棗滿樹、果實累累時,樹下熙熙攘攘,人頭攢聚。但榮華繁茂不是永恒的,其有盛時,必有衰時。接下四句,詩人進一步描述了“榮謝各有時”的不同情景:當棗兒發紅成熟之際,人們從四面八方紛紛趕來,爭先恐后地要品嘗棗兒的美味。然而,棗兒如果被摘盡了,還有誰再會抬頭看看它呢(“棗適今日賜,誰當仰視之”)?
這首詩明寫棗樹,暗喻人生,明寫棗與人的關系,暗指人與人的關系。通過對棗盛衰時人們不同態度的兩相對照,把世態之偽、人情之假,和盤托出,淋漓盡致。“榮謝各有時”,既指棗樹,又喻人生。在現實生活中,當一個人名噪一時、有權有勢、榮華富貴的時候,有多少人巴結、仰視啊!就像棗樹果實累累之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一樣。而一旦勢去力衰,由貴而賤,由盛而謝,像棗樹失去了花果,變成了一棵禿木,于是立即門前冷落車馬稀,再也無人問津了。全詩僅六句三十個字,卻包含了如此豐富的人生內容,充分抒發了作者對現實人世間的冷暖變幻的深切感受。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一是構思巧妙,全詩緊緊圍繞著棗樹的盛衰變化著力描寫,句句寫棗,表現出很高的取材剪裁本領;二是含蘊深刻,詩中既有憤激之情,又有人生之理,人們從詩中得到的,不僅是情緒的感染,而且有理智的啟悟。
上一篇:《陸龜蒙·吳宮懷古》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阮籍·詠懷(其三十三)》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