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梅坡·雪梅二首》中外哲理詩賞析
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這是兩首詠物寄志的抒情詩。詩人賦予雪梅以鮮活的生命。它不僅贊美了雪梅神情骨秀、高潔端莊的風韻,也表現了詩人超凡脫俗的人格。
梅花在萬花凋零的季節迎著寒風昂然盛開,它那不屈的性格、飄逸的神采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宋代的林逋、王安石、陸游都曾留下詠梅佳作。酷愛植梅養鶴的林逋筆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被后人激賞為“暗香和月入佳句,壓盡古今無詩才”;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陸游“何方可化身千紅,一樹梅花一放翁”則以梅自喻,極贊了梅花的高風亮節。
自唐以來,世人盛贊牡丹。所以愛梅或愛牡丹,幾乎成了當時界定人品志趣雅俗高下的標準。與其他詩人迥然不同的是,盧梅坡筆下的梅花,是把梅、雪、人有機地融化在一起,梅乎?雪乎?梅乎?人乎?實難相分。題為詠梅,實為寫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愛梅、賞梅、詠梅,并與梅心心相印的形象。
先看《雪梅》第一首。梅雪爭春:指冬天雪花飛舞,梅花怒放,各顯異采,好像它們都是為了爭得春色而在比賽似的。未肯降,不肯投降,謂誰也不服輸。這里詩人認為梅和雪不分高下。騷人:詩人,作者自指。因屈原作《離騷》,故稱詩人為騷人。閣同擱,放置。費:費心。評章:評判、評論,分辨。冬天,那漫天飛舞的雪花和雪中俏立的梅花,引起了詩人的極大興趣。他出神地望著它們,覺得雪和梅好象為了爭得春色出脫得如此精神。于是詩人放下筆來,認真評判起來。
詩人是如何評價梅和雪的高下呢?詩人寫道:“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遜:謙遜,退讓,此為差、不如之意。此二句謂:梅花雖白,終于遜雪三分;雪花雖白,但缺少梅花淡淡的幽香。一段香,以長度描寫香味,新穎奇特,極為生動。
梅雪俱佳,各有千秋。從詩人的評判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詩人面對梅雪仔細端詳反復推敲的情景,也告訴人們,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它們都各有長短。這就暗喻著:自然界如此,其他亦然,因此,萬事萬物要互相彌補,才能相得益彰。
再看《雪梅》第二首。在第一首詩中,詩人還只是客觀地評論梅與雪孰優孰劣。第二首詩,詩人自己也融化于梅雪之中,寫得色、香、味均佳。
第一句中的精神即豐韻神采。此句說,只有梅花的清香而沒有白雪的映襯,就顯不出梅的豐韻神采。俗了人:使人感到俗氣。這句是說,有梅有雪而沒有詩篇評說,也使人感到單調俗氣,不高雅。后兩句寫道,黃昏時寫成了詩,又恰遇雪花紛飛,加上那盛開的梅花,這才是人間最美的春色。梅雪輝映,色香俱全,又有詩篇渲染,更成雅趣。詩人賞雪、賞梅的入迷神態躍然紙上。它不僅刻畫了詩人高雅閑適的愉悅心境,也表現了詩人超凡脫俗的人格。
這首詩也昭示人們,正如雪、梅、詩的相輔相承一樣,世界上沒有絕對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聯系、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正因為世界萬物是這樣千絲萬縷地聯系在一起,才構成了大自然這樣美好和諧的境界。
上一篇:《弗羅斯特·雪夜林邊駐腳》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杜運燮·霧》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