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孤獨》中外哲理詩賞析
群鴨聒噪,
嗖嗖地飛向城里棲宿,
快下雪了?!?br>
有故鄉者,擁有幸福!
你站著發楞,
回首往事,恍若隔世!
你多么愚蠢,
為避嚴冬,竟逃向人世?
世界是門,
通往大漠——又冷又啞!
不論誰人
失你之所失,將無以為家。
你受到詛咒,
注定流浪在冬之旅程。
你永遠追求,
象青煙追求高寒的天空。
飛吧,鳥兒,
唱出粗礪的荒漠鳥音!
藏吧,愚人,
在冰和嘲諷中藏你流血的心!
群鴨聒噪,
嗖嗖地飛向城里棲宿,
快下雪了?!?br>
無故鄉者,擁有痛苦!
尼采一生中,曾以寂寞孤獨為內容寫下許多獨具特色的抒情詩篇,如《漂泊者》、《秋》、《傘松和閃電》、《星的道德》、《孤獨》、《最孤獨者》等。而《孤獨》要算其中最振撼人心的一首。
尼采的一生是在孤獨中度過的。5歲時即失去父親,母親帶他和妹妹遷往瑙姆堡,身處它鄉,相依為命。32歲起便因疾病嚴重纏身,被迫漂泊異國休養,失去職業,過了10年的流浪生活。45歲起又陷入神經錯亂之中,沒有家室妻子,只有母親與妹妹陪伴,熬過11年的痛苦日子,最后客死魏瑪。然而這種世間少有的坎坷與不幸,對于尼采來說,遠不是重要的。一個偉大探索者的心靈不被世人理解,才是最為悲哀的孤獨。作為對后世曾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哲學家,他曾多次提出不教古典文學,爭取哲學教授席位的申請,卻始終不能如愿,這種不被理解的孤獨又是怎樣地沉重!尤其是他一直處在頗受爭議和毀譽不一之中,這樣的孤獨帶給他的痛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尼采在自己的詩中,屢次頻繁地表現這種孤獨的處境和心境,并不足為怪。
詩人在《孤獨》一詩中,以“群鴉”象征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以群鴉的棲宿地“城里”象征丑惡虛偽的“人世”,以“幸?!?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shu/rumen/201812191596.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暗喻世俗之樂。以“大漠”象征世人對思想家學說反映的麻木和漠然,象征孤獨者的苦寒、寂寞與清冷。象尼采這樣敢于抨擊一切舊傳統的斗士,得不到被世人理解的溫暖,甚至遭受攻擊和詛咒,歷來都是如此的。因此,他們的世界之門只能是通往“大漠”。然而這絲毫影響不了思想家、哲學家如“青煙追求高寒的天空”一樣不懈的執著的追求。面對眼前大雪將臨的凄涼蕭瑟的荒野,面對朔風凜冽的大漠,詩人沒有“愚蠢”地逃向人世,而是依然放出心靈的鳥兒,唱出粗礪的鳥音,將自己流血的心,深藏進冰霜與世人的嘲諷之中,又走上孤獨漂泊的歷程。然而悲涼之感還是涌上心頭,在詩的結尾,從心底吟出了“無故鄉者,擁有痛苦”的感喟。
《孤獨》一詩,通篇運用了象征、寓意及對比手法,含意深長,韻味無窮,生動地表達了尼采對世俗所謂的“幸?!钡谋梢暮涂少F的執著追求精神。然而需要說明的是尼采強調天才、“超人”,從個人主義出發,總以為高踞于“群氓”之上,從而蔑視群眾。他既反對資本主義,也反對社會主義。魯迅在《拿來主義》一文中指出過, “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尼采常常感到如進入“大漠”般的孤獨,以上情況不能不是一個方面的原因。
上一篇:《痖弦·如歌的行板》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綠原·小時候》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