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光明》中外哲理詩賞析
風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盡荒郊,
便是人們的道。
呀!黑暗里歧路萬千,
叫我怎樣走好?
“上帝!快給我些光明罷,
讓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著說,“光明?
我沒處給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
一九一九,十一,二二
《光明》這首詩,包含著黑暗向光明轉化的哲理,能給人以積極進取的力量。全詩只有十二行,不分節,但從詩人構思的思路看,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是前六行,寫夜行。單就字面看,是詩人自敘在一個風雨沉沉的夜里,走在一片布滿歧路的荒郊上,由于沒有光明照出識別方向的標志和腳下的溝溝坎坎而產生了“叫我怎樣走好”的困惑。實際上,詩中所說的“風雨沉沉的夜”是指黑暗的舊社會,“人們的道”、“歧路萬千”都是指人生的道路。
第二層是后六行,寫詩人與上帝的對話。本來,宇宙間并不存在上帝,但詩人卻以虛擬的口氣向上帝提出請求:“上帝!快給我些光明罷,/讓我好向前跑!”而上帝的回答卻是:“光明?/我沒處給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這“自己去造”四個字,蘊含著人類豐富的實踐經驗。從自然科學的意義上來說,當然有天然的光源,如日月星辰以及閃電、野火等等。但是,這些自然界的光明不是時時處處都有的,或者雖有,其亮度不夠。這就需要燈。要點燈,從火種、燃料的獲取到燈的制作,無不包含著人類的創造。至于社會意義的光明,諸如社會前途的光明,人生道路的光明,更是離不開艱辛的創造活動。從哲學的角度講,光明與黑暗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這種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人們要享受光明,靠“上帝”給予,當然也是一種條件。但如果處處都是黑暗,連上帝也找不到光明,那就只有靠自己創造。于是,“自己去造”就成了黑暗向光明轉化的條件。
總之,《光明》這首詩蘊含著黑暗怎樣才能向光明轉化的哲理,揭示了享受光明與創造光明的辯證關系。盡管詩人于“五四”運動發生這一年寫作《光明》這首短詩時,還沒有找到創造光明的正確道路,但他當時作為北京大學哲學系的一個青年學生向讀者所揭示的哲學道理,卻像一盞暗夜的風雨燈,給夜行人以無限的慰藉與勇氣。
上一篇:《徐志摩·偶然》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王籍·入若耶溪》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