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劍墳前》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漢·劉向《新序·節士》:“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于晉,故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事又見《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所記較此為略。《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徐君廟在泗州徐城縣西南一里,即延陵季子掛劍之徐君也。’”
【釋義】“掛劍”比喻重于信義,不忘故人。延陵季子即吳王壽夢幼子,賢,幾次讓位于兄。因封于延陵,故稱“延陵季子”。
【例句】①欲掛墳前劍,重聽膝上琴,漫攜琴酒相尋。(鐘嗣成〔雙調·凌波仙〕〔吊喬夢符〕)作者痛惜喬吉“平生湖海少知音,”因引“掛劍”、“聽琴”故事悼念他,表示理解并欽慕喬吉的才能和志向。②稅駕星壇,題詩玉井,掛劍琳宮。(張可久〔雙調·折桂令〕《疏齋學士自長沙歸》)琳宮即墳墓。此例寫疏齋自長沙歸來路上做的事,星壇、玉井(天上星宿名)美化疏齋所行經的路程,掛劍句寫疏齋對朋友的情誼。
上一篇:元曲典故《掛冠》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掛瓢(許由瓢)》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