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會》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
【釋義】沛公(劉邦)與項羽會于鴻門,項羽設宴。宴會上其實已刀光劍影,范增數次示意項羽動手殺劉,項莊起舞而意在沛公。由于項羽的猶豫,張良的機智,樊噲的勇敢,劉邦終于能逃出羅網。鴻門會或鴻門宴一向用來比喻危機四伏的場合。
【例句】不弱如公孫弘的東閣筵,須不是楚項羽的鴻門會。(高文秀雜劇《劉玄德獨赴襄陽會》第一折[那吒令])劉琦說其父劉表設宴請劉備,是好客的“東閣筵”,不是鴻門宴,不必心存疑慮。
上一篇:元曲典故《鴻都門》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鴻鵠志》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