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糧軍》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金史》卷四十四《兵志》:“諸路所募射糧軍,五年一籍三十以下、十七以上強(qiáng)壯者,皆刺其□(疑是“面”或“頰”字)所以兼充雜役者也。”
【釋義】金代的一種兼充雜役的軍士,刺面。
【例句】①你個(gè)身著紫衣堂候官,欺負(fù)俺這面雕金印射糧軍。(鄭廷玉雜劇《包龍圖智勘后庭花》第一折[混江龍])李順是王慶手下雜役,因此以“射糧軍”作比喻。②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我這里低腰曲脊進(jìn)衙門。(張國賓雜劇《羅李郎大鬧相國寺》第四折[收江南])射糧軍比喻張千。③趙光普你執(zhí)掌權(quán)樞,怎知俺冒風(fēng)雪射糧軍干受苦。(高文秀雜劇《好酒趙元遇上皇》第二折[尾聲])趙元在東京衙門當(dāng)差,因而自稱是“射糧軍”。
上一篇:元曲典故《壽陽妝(壽陽人)》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射虎將軍》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