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后庭花》|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陳書》卷七《張貴妃傳》:“后主每引賓客對貴妃等游宴,則使諸貴人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答,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詞,被以新聲,選宮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數,令習而歌之,分部迭進,持以相樂。其曲有《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等,大指所歸,皆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也。”《隋書·樂志》:“陳后主于清樂中造《黃驪留》及《玉樹后庭花》、《金釵兩鬢垂》等曲,與幸臣等制其歌詞,綺麗相高,極于輕蕩,男女唱和,其音甚哀。”又,見《六朝事跡》。又杜牧詩《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釋義】《玉樹后庭花》為陳后主及其幸臣所造曲調,后來被視作亡國之音。
【例句】①胭脂井金陵草萋,后庭空玉樹花飛。(盧摯〔雙調·蟾宮曲〕《麗華》)作者把《玉樹后庭花》曲名作文字上的變動以寫陳王朝的覆亡。②朝朝瓊樹后庭花,步步金蓮潘麗華。(張可久〔雙調·湘妃怨〕《次韻金陵懷古》)用陳后主典故詠懷金陵,潘麗華應是張麗華之誤,但“金蓮”典故又屬潘淑妃,恐有誤。③我覷他似那張麗華潘妃面,雖不得朝朝玉樹,也能夠步步金蓮。(蘭楚芳套曲〔中呂·粉蝶兒〕,〔耍孩兒〕)“玉樹”指《玉樹后庭花》。此用張麗華、潘淑妃兩則典故。④可知道陳后主遭著殺伐,皆因唱《后庭花》。(白樸雜劇《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三折〔風入松〕)唐明皇不認為自己與貴妃有敗國亡家的罪,不像陳后主。
上一篇:元曲典故《玉樹》|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玉燭(玉燭寶典)》|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