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出險復入險,別山仍上山。
河流五夜色昏黑①,一片日紅先射關②。
壯哉龍門濤③,至此始一折④。
驚流無風舟尚失⑤,大魚如龍欲迎日。
風陵津北起黑波⑥,重舸徑向中流過⑦。
河聲漸遠坡愈回⑧,卻控馬首看全河⑨。
君不見哥舒拒祿山⑩,魏武破孟起(11),
門開如云列千騎,喧聲動天箭灑地。
時平云氣亦卷舒(12),孱卒立門司啟閉(13)。
[注釋]
①河:黃河。五夜 即五更。
②日紅:朝陽的紅光。射:照。
③龍門:山名,在今陜西省韓城市東北,兩山峭壁對峙,像門闕一般,相傳為夏禹治水所鑿,黃河自山間流出。
④黃河自龍門南流至潼關附近折而東流。
⑤驚流:驚濤駭浪。失:閃失。
⑥風陵津:即風陵渡,在潼關外黃河北岸。
⑦重舸: 有樓的大船。
⑧回:盤旋。
⑨控: 控制,指勒住韁繩,一本作 “拉”。
⑩哥舒:哥舒翰。祿山: 安祿山。安史之亂中,太子先鋒兵馬元帥哥舒翰率兵20萬駐守潼關,出關迎戰安祿山叛軍時被打敗。參見前杜甫《潼關吏》注(11)。
(11)魏武 魏武帝曹操。孟起馬超,字孟起。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曾率軍同馬超等關西叛軍大戰于潼關,結果馬超兵敗奔走涼州。
(12)時平:太平時節。卷舒: 凝收和展開。
(13)孱卒:軟弱無力的士兵。司管理。
(14)客: 詩人自謂。
(15)太華: 華山,在潼關西南。
關頭飯罷客亦閑(14),早有太華開心顏(15)。
【題解】
此詩選自 《洪北江全集》。詩題一本作《潼關門》。
【簡析】
這首詩從行程寫起,先突出描寫了潼關腳下黃河的洶涌澎湃闊大雄壯,然后關門懷古,想象古代在這里發生的刀光劍影殺聲震天尸骸遍野的爭戰場面,最后以眼前關門的和平景象作結,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安定和詩人安閑自適的心情。全詩以主人公的行為結構,寫作者的所為、所見所感,層次清晰,形象鮮明。語言自由活潑流暢,并且富有感情。
上一篇:《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