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置
作者: 王世民 【本書體例】
【原文】:
肅肅兔罝(1),椓之丁丁(2)。赳赳武夫,公侯干城(3)。肅肅兔罝,施于中逵(4)。赳赳武夫,公侯好仇(5)。肅肅兔罝,施于中林(6)。赳赳武夫,公侯腹心(7)。
【鑒賞】:
關于這首詩的題旨,歷來有許多不同見解。《毛序》、《毛詩正義》、《詩集傳》等認為此詩贊美周朝賢人眾多。《詩切》、《詩義會通》、《毛詩后箋》等認為是“刺周南君私養士也”。《墨子》、《毛詩說》等則以為這是一首求賢詩。《詩經題旨》、《詩經全譯》等又解作是“歌頌獵手英姿雄發”的。我們贊成這最后一種解釋。
全詩共三章,章四句。每章前兩句描述狩獵的情景,后兩句觸景生情,贊美英武的武士們。章與章結構相同,含義卻章章不同。
每一章寫狩獵活動的序幕:健壯的武士們在緊張而認真地編結捕兔的網子,網編得細密而又整齊。另有一些人正揮動著有力的雙臂在打樁,把編好的網張開、架好。獵場上,斧子敲擊木頭的丁丁聲,響成一片,充滿緊張忙碌的氣氛。后二句歌頌武夫,意即看到這群矯捷強健的武士們,公侯們不由地聯想到,如果用他們來做自己的護衛,那一定是象干和城一樣堅不可摧。
第二章寫狩獵活動的正式開始。武士們把張開的網、嚴嚴密密地設置在交通要道,然后把野獸從四面八方趕向設網的地方。以下二句,詩人沒有接著描述打獵的收獲如何,而是又收筆到對狩獵者的贊美上,這是頗具匠心的。此詩的主旨是贊狩獵者,而非狩獵活動,詩人因此緊承第一章對武士們的強壯矯健的贊美,轉向對武士們智慧的贊揚:“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意即這些武士們不只可作公侯的護衛,還足可作公侯的左膀右臂。
第三章寫的是狩獵的高潮。武士們將兔網設置在廣闊的荒郊野外,聲勢更加浩大、場面更加壯觀,同時也進一步顯示出武士們個個本領高強、智勇雙全。如果把他們用作心腹,定能很好地為公侯出謀劃策,效勇疆場。方玉潤《詩經原始》評說詩中的“糾糾武夫”,推論詩中描述的情景說:“竊意此必羽林衛士,扈蹕游獵,英姿偉抱,奇杰魁梧,遙而望之,無非公侯妙選,識者于此有以知西伯異世之必昌,如后世劉基赴臨淮,見人人皆英雄,屠販者氣守亦異……”這見解是很有見地的。
統觀全詩,前兩句描寫狩獵活動由打樁、張網,到置網“中逵”而又“中林”,贊譽武士由“干城”到“好仇”,再到“腹心”。恰如姚際恒所說:“士城、好仇、腹心知一節深一節”。而且用這三個詞自然而然地將狩獵與公侯聯系在一起,由眼前之事寫眼前之人,實在是高妙得很。在公侯的眼里,這些“糾糾武夫”又何曾不是君王的兔罝呢?無論將其“施于中逵”,還是“施于中林”,憑他們的武藝和謀略定能安邦強國。
上一篇:《兔爰》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公劉》情詩三百首賞析